长途跋涉到达玉山脚下的南投县信义乡东埔,已是人困马乏。投宿一家温泉酒店,在大堂已经感受到温泉特有的暖意,入得房间更是眼前一亮:房间很大,靠窗的位置有一个不算小的石砌池子,窗外是黛黛青山、潺潺流水,住客在自己房间里就可泡温泉、观风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台湾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2/3,全岛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2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有62座。最高峰为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海拔3950多米。这个“玉山”其实大陆人并不陌生,罗大佑那首脍炙人口的《明天会更好》中有一句“玉山白雪飘零”,说的就是它。玉山山势险峻,山顶终年积雪,色白如玉,由此而得名。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温泉山庄、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游客纷至沓来。此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离温泉区不远有最接近玉山主峰的台湾“原住民”布农部落,附近尚有彩虹瀑布、情人谷、八通关古道等天然游憩区。迢迢而来的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布农文化。稍事休息后,我们即走出酒店,夜访信义乡一位致力于“原住民”音乐教育的小学校长、布农人马彼得先生。
布农人居住在台湾中央山脉两侧,是典型的高山民族,人口近4万人,在台湾“原住民”中算人丁兴旺。因为“八部合音”,他们成为最早扬名国际的台湾少数民族。对音乐素有研究的马先生与我们的交谈,自然离不开布农人引以为傲的音乐。
“八部合音”即布农人传统的“祈祷小米丰收歌”。每年11—12月之间,布农人举行小米播种祭,为了祈求小米丰收,族群里的男子围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祷小米丰收歌”。族人相信,歌声越好天神越高兴,小米就会结实累累。因此,每一个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着。歌声一开始,其实只有四部合音,但当音域高到某一个层次时,出现了八个不同的音阶,因此被世人称为“八部合音”。八部合音由偶数位的布农男性围圈演唱,只有旋律却无歌词,没有乐器与舞蹈,保留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原始的歌唱形式。
1952年,一位日本音乐学者将布农人的“祈祷小米丰收歌”寄至联合国有关组织。众多知名音乐学者听后,讶异于古老的部落竟然会有如此繁复的和音,“八部和音”从此蜚声国际。
除了“祈祷小米丰收歌”,布农人的饮酒歌、祭枪歌都以和音的方式来表现。就连四五岁的小孩,都能以和音的方式唱诵布农歌谣,天赋的才华让人艳羡。
与其他“原住民”族群一样,布农人中也不乏流行歌星,人美歌甜的高胜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原住民”为何特别能歌善舞?
“这与‘原住民’生活的山林环境有关。”马先生认为,“在‘原住民’传统生活中,歌舞本身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唱歌就像呼吸、跳舞就像运动。他们可以在山林自由地歌唱,有足够的肺活量。”
“‘八部和音’为什么诞生在布农部落?”
“这可能与布农人对小米收获的重视有关。”
布农人是传统祭仪最多的族群。由于对于小米收获的重视,发展出一系列繁复而冗长的祭祀仪式。农事或狩猎行事的时间,布农人依着植物的枯荣与月亮的盈缺来决定。李花盛开时,适合播种小米;月缺时适合驱虫、除草;满月时适合收割举行收获祭,以月亮的圆满来象征人生的圆满与小米的丰收,以月缺来表示祛除不好的事物,希望它快快消失。在除草祭仪结束后,布农人打起陀螺,祈望小米像陀螺快速旋转,寓意快速成长,并在空地上架起秋千,希望小米和秋千荡(长)得一样高。布农人,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民族。
水稻传入布农部落后,小米的重要性已大不如昔,属于小米的祭仪大多消失,祭仪专用的祭歌只有在某些表演场合才能听到。为了使这宝贵的音乐财富发扬光大,多年来布农人中的许多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原住民”音乐的教育和推广,马彼得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辗转数地组建多个布农儿童合唱团,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载誉而归。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现场一饱耳福。不过,马先生为我们准备了几张布农儿童合唱团的音乐光碟。回到酒店,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在温泉的袅袅水汽中,聆听着布农人的天籁之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平缓的山野原音盘旋回绕,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王尧)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