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特写:冯骥才的台北艺事

2010年12月15日 0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冯骥才向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左)赠送画册。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摄  

  中新社台北12月14日电 题: 冯骥才的台北艺事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黄少华

  14日,第二次访台的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一直很兴奋,他被台湾书画界同道的情谊包围着。

  这次,他是以开明画院院长身份,随叶圣陶研究会暨开明画院代表团访台。

  “其实,80年代我就已经‘来’台湾了。不是我本人,是我的小说。我和台湾作家一起参加聂华苓的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送了自己的小说。不久,有人告诉我,在台湾已经见到‘盗版’了。恰如那个年代两岸间‘执着’的文化交流。”

  14日,在台湾艺术大学与台湾书画家座谈时,冯骥才主动“爆料”。

  “我第一次访台是在1995年,那可是中国文联艺术家代表团首次访台,团中有电影演员黄宗江、画家王明明、歌唱家张也……那次我是团长,身份是作家。”

  “那回,我告诉大家,我只带来了我的一部分——文学;还有我的书画,没能带过来。”

  “这回,我带来了我的又一部分——书画;可是还有一部分没能带来——民间文化。”

  “这些年,我停下写作,用五年时间组织人手,对56个民族遗存的民间文化,做地毯式的普查和整理,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如民间口头文学。”

  “人类文明在不停发展,从狩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每一个新的文明兴起,前一个文明必然瓦解,这是历史规律。这样,对前一个文明优秀的遗产,就需要特别保护。这一点,台湾做得比较早,有经验,两岸文化保护人士就此常有交流。”

  在台湾艺术大学艺术博物馆,冯骥才拿着数码相机不停地拍,仿佛文物普查到了台北。在馆藏家具部分,他唤来夫人顾同昭女士:“这样式是明朝的,可是面漆有点新,你看呢?”

  在“国父纪念馆”中山画廊,画院院长冯骥才致辞时乐得像个孩子:“人生真是很神奇,有时候你一天也结交不到一个新朋友。我们来台三天,每天都交许多新朋友而且还似曾相识!像今天这个开幕式,布置得简洁而有书卷气,很合我的心意。”

  “感谢上天赐我写作和绘画的天份,有时候很喜欢用散文‘线性’的语言,构思自己的画作。” 在画作《雪地的阳光》前,冯骥才指着线条和留白说:“北方人有福分体会到‘大自然和自己身体的四季’,夏日的阳光是照在皮肤上,而冬天的阳光是照在人心里,我就最喜欢雪后初晴的亮堂。”画作《思绪如烟》看起来很抽象,“人生中,总有些人和事会触动你,让你思绪如烟般翻腾、碰撞,可又不知所终。”

  随后,开明画院院长冯骥才又去参加热闹的两岸笔会,和台湾艺术大学黄光男校长,在一张宣纸上挥毫……

  但愿,冯骥才今天的台北艺事,他日“往事并不如烟”。(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