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12月5日电 (记者 刘舒凌)两岸及香港地区60多位学者专家4日、5日在此间麒麟山庄就“‘五都’选举后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等主题展开坦诚研讨。较多学者认为,选举结果显示,台湾政治格局中蓝绿基本盘没有大的变动;今后2年两岸关系将进入“巩固、充实、提高”的阶段。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在大会中指出,目前有所谓把“五都”选举当做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哨战”的看法,他认为在不同性质的选举间进行这样的套用、推论“并不合适”。
但他认为,这次选举在台湾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教育水准最高的地区举行,泛绿49.8%的总得票率以及蓝绿双方40万票的差距等数据值得关注。尤其高雄部分,与2006年高雄市市长选举和2005年高雄县县长选举相比,大高雄市民进党候选人陈菊今年多得10万票,国民党候选人黄昭顺却跌幅巨大。
许世铨分析,2005年代表民进党参选的杨秋兴在高雄县县长选举中拿到30万票,今年作为无党籍候选人参选,如果在得票率统计中把杨秋兴的得票完全抹掉,不计入泛蓝总票数,这让民进党49.8%的总得票率有一点泡沫,需要认真分析。
他的观察是,这次选举,台湾蓝绿基本盘没有大的变动;考虑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落实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台湾选举不断、美国牵制因素等现实情况,两岸关系在今后一两年会进入一个“巩固、充实、提高”的阶段。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指出,选前不被看好的中国国民党在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面对民进党最强劲的候选人,尤其郝龙斌和胡志强系寻求连任、在政策易被攻击的情形下获胜,而且台北市、新北市取得明显优势。“不能不说,国民党在中北部的实力仍然相当坚实。”
他认为,民进党在总得票数、总得票率方面取得领先,主要来自高雄、台南;该党在两地本来就有50%、60%左右的实力基础,取得如此成绩,只能再次证明该党在南部的政治实力比较稳固。
但这次选举的结果既不足以证明“蓝大于绿”的格局不可改变,也不足以说明已出现所谓“蓝消绿长”的直线发展趋势。刘国深也表示,实际上影响选举的因素非常多,现在就对后续选举下结论,可能太早了。
他指出,这次选举是台湾局部性选举,内部因素(主要是候选人因素)起主导作用,加上选举结果只是维持现状;不能夸大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台湾前政治大学校长、前“陆委会”主委张京育在接受访问时也表示,这次选举结果,国民党和民进党都可说他们没输,但也都不能说他们赢了。
他认为,以过去2年多台湾内部情势发展来看,两岸从争吵对抗到协商合作、谈和平发展,已得到多数民意支持;这样的局面如果能更加制度性发展、持之以恒,真正让大家感受到政策调整的甜美果实,就更好。“但这需要时间。”
张京育说,民进党在这场选举早期也反对ECFA,但后期较少谈此议题;说明他们也认识到,切断两岸经济关系,双方都受害,政策上做到互惠互补才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会中也有学者、专家对台湾“五都”选举做出与上述观点相反的解读。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将此次选举与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台湾政治格局中“蓝消绿长”的趋势非常清楚,选举结果对于国民党是很大的警讯。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国民党台南参选人郭添财发言人丁仁方指出,此次选举国民党流失选票数量巨大,其南部地区政治资源、组织动员近乎崩盘,对今后2年紧接而来的选举有相当不利影响,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投下相当的变量。(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闻育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