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20名游客魂断台湾东部的苏花公路,令是否改建公路的争议又成焦点,因改建公路牵扯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评估多年不能通过。但11月9日召开的环评大会上,苏花公路山区路段改善计划经历6个多小时的讨论,有条件通过环评,成为岛内历史上最快速通过的重大环评案。
“环评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环评虽然通过,但环评委员仍然有许多质疑,批评开发单位对于地质调查、水资源资料“实问虚答”,对于委员们提出的问题不仅拿不出确实数据与明确答案,只一再强调“要有信心”,这样的回答却很难让社会大众有信心。
关于苏花公路改建计划,环境保护者最关心的是施工令原本脆弱的地质雪上加霜、隧道涌水、生态影响等,因此给改建计划开出八大限制条件,包括停复工规范、建立生态监测系统等。虽然如此,岛内环保团体仍然表示强烈不满,表示不排除告上法庭。岛内知名环保人士张宏林直指“这是环评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另一知名环保社团荒野保护协会指责这是“政治凌驾专业,是政治力决定的结果”。
“人道关怀超越了环保争议”
如何平衡环保和建设,台大教授魏启林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这次苏花改建快速通过环评,显然是受到政策导引、舆论影响,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过去很天真地以为环境评估非常单纯,过程中不须考虑其他因素,这次苏花公路的环评却打破这样的认知。
魏教授提出问题:环保政策究竟有无涵盖经济、交通等因素?如果答案是有的话,那么环评委员就应该是既具有环保专业素养、又有能力权衡重大政策或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并且对于重大经济开发、交通建设或区域平衡计划等,要优先评估。反之,若不涵盖其他政策考虑,那么依据环评精神,苏花公路改建环评则完全不须考虑民众上街头抗争等情形,这是目前台湾环评尚未厘清的问题。魏教授认为,从苏花公路改建环评案中,我们应该学到一个教训,就是任何一个决策,都绝对不能忽视民意,环境政策必须权衡花东民众的安全性及东部区域平衡政策等。
岛内媒体对此的看法是:这次是人道关怀超越了环保争议。但花莲乡亲期盼将来苏花公路改建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环保团体站在监督的立场,让工程更加完善,建路与环保也可以兼顾,不是很好吗?
“眼前的交通如何解决仍是大问题”
苏花公路难题经历了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环境评估一直过不了关。现在环评通过,台交通主管部门宣布工程总计38.4公里,总预算465.8亿元新台币,预计年底前上网公告,明年春节前后动工,2017年完工。
敏感的经济界人士马上意识到此工程将带动建筑业、旅游业相关概念股上涨,但花莲人高兴之余还是忧虑,5年的工期缓不济急,以旅游业支撑的花莲目前游客量只剩三成,花莲海洋公园副总经理李成丽说:“花莲的观光业总算露出一线曙光,但眼前的交通问题如何解决,还是个大问题。”当地的家庭旅馆业主表示,自公路塌方以来,“生意几乎全没有了,大家都咬牙苦撑。”现在游客到花莲只能靠火车,但火车只能满足台湾居民的需要,旅行社根本无法安排团队乘坐。5年工期内的花莲旅游业如何恢复,仍然是一个难题。(记者 邰文欣)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婷婷】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