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台湾“五都”选举投票已经不到一个月了,选战越加激烈,国民党、民进党纷纷加强文宣攻势,其中“中间选民”成为两大阵营极力争取拉拢的对象。民进党27日打出最新一波竞选广告,启动争取3%中间选民大作战。国民党亦是不落人后。那么何谓“中间选民”?其有何特性?在蓝绿阵营壁垒分明的台湾,每逢选举,中间选民又发挥着什么样的能量?
“五都”候选人争相拉拢
在“五都”选举进入最后关键30天之际,民进党推出最新竞选广告 “你一直都在”,希望催动无处不在却又不见踪影的中间选票,争取在台北市、新北市及大台中都至少争取到3%中间选民的支持。无独有偶,国民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郝龙斌近期的文宣攻势,主打对象也包括了中间选民。而岛内“名嘴”胡忠信早早强调,台北市中间选民如何回笼,是未来数周内台北市选情的决胜关键。
另外在大高雄,脱下“绿袍”后的无党籍候选人杨秋兴气势如虹横跨 “蓝橘绿”,号称要“开创台湾政坛第三条路”,着眼点也在于挣破民进党意识形态束缚,在不同阵营间纵横捭阖,以期吸引尽可能多的中间选民。杨秋兴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公开支持ECFA,且呼吁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要走向务实,令人耳目一新。台媒评论认为,这些都是能赢得中间选民认可的元素。
中间选民“选人不选党”
“五都”候选人都对中间选民的力量不敢小觑,那么,台湾的中间选民都是些什么人?岛内知名学者苏嘉宏在电话中告诉导报记者,陈水扁曾经叫嚣“台湾没有中间选民”,那是因为民进党当政时大肆操弄族群,导致选民结构“非蓝即绿”。但事实上,“五都”总人口合计多达1370万,占到台湾人口总数的60%,而且是台湾都会区所在,选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理性的中间选民为数众多。
与基本盘的 “铁票”不同,中间选民又称“游离票”,他们在选举中没有立场或是立场摇摆,最鲜明特点就是“选人不选党”。狭义的中间选民约占岛内选民总数的30%左右,其中一部分多为中产阶级,社会地位较高,政治立场中立,崇尚民主政治。比起政党色彩,他们更看重候选人本身的政见与能力,不易受选举伎俩操纵,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议题更会 “吓跑”这些人。而广义的中间选民,还包括了浅蓝和浅绿选民,以及那些对政治完全冷漠、对选举完全不关心者。
决定两次政党轮替结果
台湾各种类型的选举众多,不同选举情势下中间选民的具体功能各有分别。但整体而言,在台湾两次政党轮替中,中间选民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能量。
2000年“总统”大选,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临门一脚”,促成陈水扁上台。台媒普遍认为,李远哲对理性的中间选民具有强大号召力,这部分力量转而支持陈水扁,对2000年“大选”产生重大影响。2004年 “大选”,绿营借助“两颗子弹”闹剧一夜翻盘,同样是得到了中间选民的同情。但这部分选民与2000年的并非同一类型,他们属于“感觉型”的,经常凭借自己的感觉决定投票倾向,扁任内“悲情牌”屡试不爽,被其操弄的就是这部分中间选民。
中间选民在年龄、性别分布上,也呈现出“老弱妇孺”特点。台湾《联合报》评论认为,昔日“红衫军”倒扁时,参加者多为妇女,与中间选民男女比例四六开相吻合。2008年“大选”,帅哥马英九联手68岁的萧万长,就主攻妇女、老人选票。而拿2000年“大选”民进党的得票率,与2008年的相对照,可以发现理性的中间选民“放弃”了民进党。
对“五都”选举影响几何?
那么中间选民会在这次关键的“五都”选举中发挥多大功能,岛内外学者看法各异。台“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特约研究员李华球认为,现阶段台北市蓝绿基本盘差距在10%左右,而在民调中,苏贞昌在中间选民中的支持率则是郝龙斌的3倍。如果这个数字到投票时没有变化,恐怕输赢就系于这部分中间选民。
按照台湾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丁仁方的研究,今年来台湾选民结构的变化可总结为“中间选民的崛起与位移”,“浅绿回归”、“中间偏绿”、“浅蓝中立”的态势相当明显,这对蓝营“五都”成败造成结构性压力。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日前撰文指出,基本盘与中间选民将左右 “北三都”胜负。如果投票率在7成以上,国民党在台北市与新北市的胜选概率就大。
苏嘉宏告诉导报记者,从历次选举可以发现,浅蓝的投票积极性总是低于浅绿,这回“五都”对垒,国民党可是大意不得。香港中评社昨日也发表分析文章指出,“虽然蓝绿都在精心算计求胜选,但‘五都’选民的智慧也随之升级”。言下之意,要得到包括中间选民在内的选民的青睐,“五都”候选人还得多多努力。(记者 燕子 林连金)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