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我们为什么纪念台湾光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综述:我们为什么纪念台湾光复

2010年10月26日 12: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灯结彩喜洋洋,胜利的歌儿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庄,台湾光复不能忘……”10月25日在京举行的“纪念台湾光复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元培科技大学的女教授孙若怡用这样一段歌声作为演讲开场。

  歌名叫做《台湾光复纪念歌》,孙若怡说,她这个年纪的朋友,人人都会唱。歌词大意分3段:台湾光复不能忘,8年血战不能忘,民族精神不能忘。“但是,这首歌今天好像听不到了,空谷足音,已成绝响。”

  孙若怡的遗憾之情针对岛内近况,“过去20年,台湾不再纪念光复节”。这个曾经让全台沸腾,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放鞭炮庆祝重见天日的大日子,在今天的台湾日渐冷清。背后隐藏的惨痛事实是,民众的历史观遭到了人为扭曲。

  “很多政治力量运用公家资源以政治操作,把历史解构、重构,以皇民化史观建构‘台独’史观。”孙若怡说,“皇民化史观让很多台湾人不了解历史,不认识所处的国际环境。”“念兹在兹的事物渐渐淡化,伤痛轻轻放下,隔阂慢慢误解”。

  “历史不可以遗忘,更不能被扭曲、篡改”,致辞发言时,与会学者和官员不约而同道出了同一层意思。

  “那是一场绝望的战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王晓波如此形容台湾民众武装抗日史。台湾义军只有3.5万人,日军光陆军就有7.5万;义军用的武器是土铳加大刀,竹竿绑菜刀,甚至连菜刀都没有,只有前端削尖的竹竿,敌人用的却是当时最好的武装。不知道这段历史,我们就无从了解台湾人民“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慷慨悲歌,凛然气节。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徐博东发言时说,自《马关条约》割台,台湾人民即投入长达整整50年的抗日运动,牺牲了65万人,坐牢者不计其数。中国抗日战争打响后,大批台湾同胞西渡大陆,与大陆人民并肩战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东区服务队,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展示的是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伟大情怀。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文宣部长戚嘉林博士说,日本据台时期,面对台湾同胞“依然以旧有的民族观念视支那为祖国”的坚贞民族气节,最后于日据末期穷途末路之际,以极端暴力手段,在台湾推动“皇民化运动”,不惜以废汉字、禁戏剧、毁寺庙、建神社、讲日语、改姓名等激烈手段,对台湾人民进行一场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认同改造运动。而1945年日本战败,因为对祖国感情的依恋,光复后台湾人民衷心热烈欢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台湾作家吴浊流形容当时的情境“50年间的皇民运动,只仅一天就被吹走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台湾人民对中国强烈的祖国认同,贯穿日本殖民台湾50年。

  “欲亡其国,先亡其史”,李登辉、陈水扁执政20年间,极力抹灭这段台湾先贤的光辉抗日史实,欲图在台湾人心中播下错误的种子。但是历史岂能被抹煞被篡改?在两岸交流日益通畅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史实被发掘、还原、分享和共同纪念。

  回归历史,我们看到台湾属于中国是铁一般不容辩驳的事实,“台湾当然是中国人的台湾”。回顾历史,我们也看到两岸携手共创民族复兴的前路方向,“两岸齐心,其利断金”,孙若怡教授说,中华民族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携手建设有民族深度、文化广度、文明厚度的中华文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台湾光复的现实意义所在,还原历史,牢记历史,才能知道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记者 王平)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