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黄少华)海峡两岸30多位专家学者25日在北京参加圆桌会,研讨ECFA与中国区域发展。多位学者认为,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对台商和台湾经济充满机会也存在挑战。签订ECFA 是两岸共谋发展的第一步,要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尚需增进两岸互信,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分工体系等诸多问题。
此次两岸专家圆桌会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主办,北京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承办。
清大台研所副所长、教授殷存毅说,总体而言,目前两岸产业的竞争大于合作,合作还主要基于要素资源的交换层面,现代产业合作的内涵不多且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这种状况是由于两岸政治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造成的。要改变两岸之间现有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不仅仅是两岸之间的事情,还涉及到目前国际的产业分工体系问题。他认为,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两岸经济合作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需时日加以全面落实,还可能有曲折。
高雄大学应用经济学系教授王凤生说,两岸签订ECFA 固然在很多层面上有助于台湾的贸易发展与两岸关系,但对大陆而言,搭配已经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其实可以发现ECFA对大陆也是有益的。两岸企业愈来愈多的成功合作可以使得两岸产业互补与分工效益日趋显著,进而促使经贸关系更加成熟,这将会释出两岸政治关系逐步改善的讯息,降低企业经营的政治风险,使得两岸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可以降低政治考量而回归完全的市场面,透过适当的政策规划,将能驱策更成熟且更有效率的两岸产业合作,其最终的利益将回归到两岸的企业与人民。
全国政协委员乐美真是20年前两岸签署《金门协议》的大陆商谈代表,从事两岸关系研究30多年。他说,从1979年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三通”,到今年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历经三十年,才步入正常化、机制化的轨道。今后一段时期,两岸应实实在在做成几件事,如产业搭桥计划,稳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水平。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经济室副主任朱磊认为,两岸签署ECFA,已令台湾社会主流更加认同两岸合作,但大陆的善意尚未被充分理解。今后,两岸深化经济合作,需着眼培育共同利益,促进稳定合作,及培养政治互信。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庞建国也提到要增进两岸互信。他并提到,面对ECFA,深化经济合作,两岸当局要扮演好监护人和助产士的角色。
北大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体雁建议重塑两岸经济地理,具体包括两岸软硬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联建世界级都市区,推进两岸多层次产业分工体系,以及推进海西经济区率先发展等。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天津滨海研究院院长郝寿义、中国人民大学政府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生久、中国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等,还在圆桌会上就“十二五”规划与中国区域发展、大陆城市化前景等作了专题报告。(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明】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