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台湾光复节——65年前的10月25日,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在两岸交流活动应接不暇、人员往来川流不息的今天,纪念台湾光复少了隆重形式,多了现实意义。
纪念台湾光复,当然不能忘记简大狮、林少猫,不能忘记莫那鲁道——10月27日是震惊中外的抗日事件“雾社起义”的80周年纪念日。1930年的这一天,泰雅人莫那鲁道不堪日本人的欺压,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率众起义,战斗到一兵一卒、妇孺小儿,最后自尽身亡。这些舍生取义的英雄壮士令人赞叹感佩,同时,也不能忘记李友邦等一批台湾志士。他们深味“救台湾,必须先救中国”,1939年跨越海峡,组建台湾义勇队,直接参与到全国的抗日战争中。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1945年8月,中国抗战胜利,10月才有令宝岛狂欢三天三夜的台湾光复。台湾光复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证明。台湾之殇,是苦难中国的映射。衰弱的中国无力回护,才令台湾沦落异邦;而中国荡除敌寇,台湾才得以回到祖国怀抱。
光复后的两岸,不曾想,命运捉弄,1949年再次不通往来。一弯浅浅海峡,酿成几代人深深的乡愁。历经兵戎相见、冰冷对抗,半个世纪后,两岸才从小心接触走到握手言欢。这一路波折,却也彰显了莫之能御的历史趋势——蒋经国“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时代,终结于离乡老兵一句“想回家”的哭告;李登辉“戒急用忍、有效开放”的羁绊,被投资大陆的百万台商弃于足下。在血脉相连、同文同种的吸引力下,任何人为障碍,都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台湾作家钟理和在小说《原乡人》中写道:“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而“原乡原本就是中国,原乡人就是中国人。”这虽写于日据时代,却道破了两岸不可分割的原始动因。两岸关系由冷及热,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何尝不是亲情难断、血脉相连使然?
今天,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生效,两岸经贸交流、人员往来如开弓之箭、无法回头的时候,两岸的未来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不仅是关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福祉、经济利益的展望,更是对于中华民族未来兴衰的忠告。被迫割让台湾的民族之殇,已经渐渐远去。如何融合两岸智慧,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光大尽心尽力,则是最现实的课题。我辈当须努力!(木鸣)
参与互动(0) | 【编辑: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