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当局 “文建会”打算拿出2000 万元新台币(4 元新台币约合1 元人民币)筹组一个团队拍摄孙中山传记片。但近日引发争议的是,可能担任纪录片监制的岛内女作家平路表示要拍出一个多元的孙中山,还称孙中山“天真”。台 “中研院”院士胡佛以及研究孙中山20 多年的“监察委员”周阳山对此表达强烈不满,提醒“文建会”说如果内容违背事实、丑化孙中山,对方将面临“监察院” 的调查。
争论是“人”还是“神”
对于孙中山纪录片到底要怎么拍的疑问,“文建会”主委盛治仁8 月11 日亲自上火线说明情况。他表示非常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敏感性,拍摄主调是“忠于史实,内容不会犯错,但绝不会歌功颂德、不会将孙中山神化,而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至于平路的言论,盛治仁解释说,每个人对孙中山都会有主观的看法,但这和拍纪录片是两回事,“不可能聊一聊自己的观点,就变成纪录片的观点”。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也专程对外说明,表示把这部孙中山传拍好是大家共同的希望,但多元的思考也有正面意义。
虽然台当局出面表态,但民间的争论仍在继续。台湾《联合晚报》就认为,如果这部片子是民营公司出资,委托小说家写剧本然后排成电视剧,那么来些戏说成分倒也无妨。但如果是当局拿出2000 万,再让小说家来编故事,而非史学家来把关,这就难免引起争议。舆论忧心,届时“监察委员”、史学家一起反弹,处理不当恐怕又会让马英九当局陷入风波之中。
但反对者认为,孙中山本来就不会只有一种形象,过去台当局刻意将“两蒋”神化,反而造成民众反感,这次如果又是政治人物“指导”拍片,也可能引发反效果。支持将孙中山请下神坛的民众表示,要想让年轻人认识孙中山,就要从人性的角度来描述,这才能让人对他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欢。
害怕失去话语权
尽管在如何拍摄上尚有争议,但岛内舆论普遍支持台当局在这个时候拍摄孙中山传。首先,两岸关系逐渐改善,两岸史学界对民国史的观点逐渐松绑,双方都愿意从更宽广、多元的视角去处理民国史上的人物与事件。再加上大陆保存的史料及音像档案丰富,如果沟通顺利,可以将这些资源好好利用,拍出一部真实、全面的纪录片。
其次,台湾方面注意到,这几年大陆、香港在影视剧方面已有很多部涉及孙中山的题材,如去年轰动一时的电影《十月围城》等。如果台湾再没有作为,很可能将在这一历史观点上丧失话语权。据悉,如果拍摄顺利,纪录片预计明年10 月公映。
与此同时,台湾媒体还接着这股“孙中山热”披露了不少相关故事。国民党党史馆展览厅里就有一瓶洋酒,它的来历便是孙中山与台湾地区的一段佳话。据悉,1913 年孙中山因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时,曾途径台湾地区。现任“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执行长廖继斌的祖父廖进平,当时向岛内仕绅募集了6 万元交给孙中山“作为革命之用”。孙中山收下这笔钱后,由于身无长物,只好回赠两瓶随身携带的威士忌酒,一瓶给蒋渭水,一瓶给廖进平。廖家随后把那瓶酒一直锁在自家的大保险库里。(记者 韩朵朵)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