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恢复“中山奖学金” 资助党内寒门子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国民党恢复“中山奖学金” 资助党内寒门子弟

2010年08月12日 15:42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曾靠“中山奖学金”留美的马英九,一直被民进党攻击为“特务学生”
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拿了奖学金后却“投奔敌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山奖学金”已经停办10年,曾被传言用来培养“特务学生”

  8月4日,国民党党中央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恢复“中山奖学金”留学考试。也就是说,未来国民党内有志留学的青年,只要通过考试,即可获得260万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的资助赴海外完成学业。

  过去“中山奖学金”在岛内颇受争议,因为有人认为它实质是国民党选派“特务学生”赴海外监视异己分子的幌子。但曾经获得过“中山奖学金”的国民党官员澄清说,所谓“神秘而特殊的任务”根本不存在。

  资助党内寒门子弟

  “希望党内精英不要放弃海外留学的筑梦、圆梦机会。”在8月4日的记者会上,作为当年的获益者,国民党副主席詹春柏呼吁党内年轻人珍惜机会,积极报考已经停办了10年的“中山奖学金”留学考试。

  “中山奖学金”是国民党于1960年创办的,以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之名来命名。国民党意在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优秀的国民党籍大学生,资助他们留学,“为党国储才”。由于当时台湾经济尚未起飞,老百姓普遍困窘,丰厚的奖学金顿时吸引了不少学子。另外,当时这些学生学成返台后,不少人都在党内获得提拔,在政界如鱼得水。如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副主席詹春柏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在40年中,国民党先后招考过25届,培育了222人。

  2009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主席后,马英九在国民党第十八次“全代会”上决定复办“中山奖学金”,理由是国民党的年轻化并不是口号,而要转化成为行动。据报道,此次招考对象的条件包括:大学毕业,40岁以下,具国民党党龄2年,曾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未领取过公费留学奖学金。同时,报考者的专业最好是政治、国际关系、社会、心理、教育、法律、新闻传播、财经管理等。考试预计在10月中旬举行笔试,随后进行第二轮口试,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当天公布录取名单。

  鉴于国民党内“水很深”的固有观念,有人质疑考试是否公平合理,为此,国民党特意请来当年的奖学金得主现身说法。“行政院政务委员”薛承泰说,自己出生在金门,父母连小学都没读过,当时认为“中山奖学金”是遥不可及的事,但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居然考取了。薛承泰强调,当年和他一批考上的20人都没有特殊背景。台中县副县长张壮熙也表示,自己当时在一家钢铁公司打工,如果不是“中山奖学金”,他要攒很久的钱才能圆留学梦。张壮熙还透露,当年和他一同报考的金溥聪,因为是时任党副秘书长马英九的机要秘书,大家为了避嫌,没有人肯当他的面试官,由此证明“中山奖学金”绝非为达官子弟或有关系的人设立。

  “秘密任务”16个字

  虽然国民党坚称“中山奖学金”是为培养党内新生力量而设置,但岛内对此一直有质疑声。绿营人士指责称,这些被资助的学生到海外后有监视、打击异己分子,向国民党当局汇报异己分子活动情况等任务,是“特务学生”、“职业学生”。而1982年,美国也有专栏作家引用国会议员和情报机构的资料称,约有25名国民党“特务学生”在美国校园活动,他们每个月能领到110美元,另外还有配车。

  对于这些传闻,8月4日的记者会上,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所的教授胡幼伟主动提及了其中的“奥秘”。他透露说,当年留学前的培训时,时任国民党秘书长的马树礼某日神色郑重地跟他们说:“外界都在传国民党会给你们‘特殊神秘任务’,有的!今天就交付给各位。”此话一出,学生们顿时紧张不已,但没想到马树礼布置下来的任务只有16个字:专心读书、尽早回台、学以致用、服务民众。

  曾经留法的张壮熙也吊了一下大家的胃口,说他曾接获来自“驻法代表处”的“任务”。他说由于奖学金只提供两年,因此他常常到“代表处”帮忙翻译法文报纸赚取费用,用于完成后两年的学业。

  为防“叛变”退党者要还钱

  虽然“中山奖学金”为国民党培养了不少精英,但并非每一个拿奖学金的学生都对国民党忠心耿耿。如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民进党创党元老张俊宏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了避免“养虎为患”,有消息称国民党将对此次考取奖学金的党员设立“忠诚条款”,即留洋后若发生退党现象,须全额退还奖学金。国民党人士称,拿了奖学金再退党“无疑是诈骗集团的行径,应该把钱追回”。但为了避免外界以此做文章,国民党方面称,这一建议仍在讨论中,并没有定案。(吴灿)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