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往来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大陆作家打开台湾市场。余秋雨日前在台发表新书《我等不到了》。他表示,两岸文化与政治应该分开,台湾虽然在政治方面有其优秀之处,但民众似乎对政治太过狂热,“如果从威权走向民主,这是好的;如果从文化走向政治,这是不好的”。他指出,台湾民众如果把对于政治事件的热忱,投向创意的话,将是对大中华文化和全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日前抵台访问的余秋雨认为,民进党“执政”8年期间,努力推动“去中国化”。但文化与政治是两个概念,本来就应该分开,过去两岸媒体经常把政治和文化相混同,习惯以政治的标准来选择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应该这么做,文化绝对不是政治的延伸,文化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我非常喜欢台北的文化生态”,已经到过台北许多次的余秋雨说,他第一次来的时候,觉得台北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甚至连许多小巷子都是如此。人们过着一种轻松、有教养的生活,这让他相当惊艳,也希望这些优点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余秋雨观察,台湾在政治生态方面,有其优秀的一面,比如说民主的推进和法治的建设,值得大陆好好思考。不过,余秋雨也认为,许多台湾民众对于政治方面,似乎有一种莫名的狂热,假如有太多的政治敏感,却缺乏文化敏感,难免让人遗憾。
谈到两岸文化交流,余秋雨认为不应该局限在文化界。事实上,文化与每一个人有关,和人的生活节奏、艺术爱好、城市美学,甚至衣食住行都有关。而两岸交流应该是“越界交流”,“哪怕是大陆观光客到台湾城市里逛逛,感受台湾的生活和美食,都算是广泛的文化交流”。
对于最近两岸学生交流日益频繁,余秋雨表示,现在有许多台湾学生到大陆就读,也有很多大陆学生选择到台湾念书,年轻学子在一起,彼此不同的文化激荡在一起。“时间长了以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余秋雨也观察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文或戏剧、电影作品,由两岸共同创造,像是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就是由两岸三地共同创作、演出。
由于近年来两岸年轻人沉迷上网,不太喜欢看书,甚至连写字都显得生疏,余秋雨感到相当忧虑。他表示,虽然上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但是对于希望成为一个思想者而言,上网固然可以提供许多知识,却也同时剥夺独立思考的时间与能力。
其次,对于喜欢文学和艺术的人来说,上网虽然提供许多知识和讯息,却也同时剥夺寻找意境和营造意境的能力,所以年轻人如果未来希望在思想和艺术上有所前进的话,就要尽量克制上网的时间,千万不要沉迷在网上。
余秋雨建议年轻学子平常多思考,感受诗画的意境。而不见得一定要阅读。他主张应该多到外地旅游,平常也要多看一些展览,“当你拥有很多的信息时,信息也拥有你,但遗憾的是,信息是源源不断,生命却是一去不返”。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也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文化散文,之后辞去正厅级的戏剧学院院长职务,考察研究国内外各大文明和文化地,先后出版《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六部散文集,在大陆近十年来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就独占四本。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