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0日电 综合台湾《联合报》报道,近六十年后,为了共商建校百年校庆,北京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日前首度聚首台湾,畅谈两校的同与不同。
内外神似 两校长一见如故
“我们一见如故!”北京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曾经来台访问七天,几乎天天与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见面。陈力俊流露南方人的温文尔雅,顾秉林则有东北人的直爽豪迈。虽是初识,谈起两校未来、对学生的看法,想法不谋而合。
两校校长背景相似。顾秉林与陈力俊同为物理学家,各是两岸最受敬重的中国科学院与“中央研究院”院士;年龄也相仿,顾秉林只比陈力俊长一岁。
两校校风共同点更多,校训、校歌、校徽自不待言,发展路线也很相似:都先发展理工、再补足人文养分。另外,两校不仅内在精神神似,就连“外表”也同样倾国倾城,都是两岸票选“最美大学”。
“一个学校潜在的精神文化,主导很长的历史时期。”顾秉林认为,校训、校歌是学校的“潜在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中静静引领两校。而如北京清华大学著名景点“水木清华”,虽然新竹清华大学人无缘目睹康熙御笔所提的“水木清华”匾额,但这四字仍深植心中飘散芬芳,成就清大幽美的校园风光。
两校的相似点让人惊叹冥冥天意,不同处则让人忧心台湾的竞争力。陈力俊虽以“社会进化过程的早晚”为由,解释台湾学生不如大陆学生用功、有企图心,但话里听得出担忧。而北京清华大学投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经费是新竹清华大学的两倍,陈力俊更直接点名“教育政策要检讨”。
优势互补 可能性很多
两位校长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两校可以借鉴对方,优势互补。
顾秉林谦逊地说,台湾清华大学跨领域、学科的方向很值得学习,北京清华大学相较起来比较“固化”。这次来台湾,同行的研发长便到新竹清华专门研究这件事。
陈力俊则表示,北京清华大学的宏观规划,很值得效法。北京清华有美术学院、传播学院、又有医学院,一步步地扩充。但台湾做这些事情比较困难。他说,世界上没有学校像我们这样,分开这么久;却因为同根同源,很能够融合,还能够互补。
陈力俊还透露,两校合作的可能性很多,新竹清华现在准备与北京清华建立共同实验室,期许做“东方的贝尔实验室”。
针对两岸学生用功程度的对比,陈力俊以其亲身经历说,我到北京清华,发现学生都在念书,图书馆、教室里都是满满的学生、都在念书。“台湾早期是这样,现在不再是这样”。
顾秉林解释说,大陆学生确实特别用功。这跟经济发展有关,我们百分之七十的人无法读大学。
顾秉林还说,台湾学生有礼貌、给人谦虚、好学印象,思想上比较活跃。
此外,台湾即将开放陆生赴台及采认大陆学历,对此,两位校长表示,“愈开放愈好”,“台湾脚步太慢”。
新闻背景:
1908年,在清廷驻美公使梁诚、容闳奔走之下,美国国会通过退还庚子赔款(约一千四百八十余万美元),全数用于中国留学生赴美之费用。三年后中美用这笔款项在北京创办“清华学堂”,这便是北京清华大学的前身。1956年,台当局“行政院”敦请在美的北京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返台主持复校,诞生新竹清华大学。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