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疫局为台企拼抢发展商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厦门检疫局为台企拼抢发展商机

2010年07月19日 10:51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让跳绳按时“跳”出国门

  “谢谢他们的热情服务,不然,我们可能失去欧洲这个大市场。”7月15日,当得知5000多套跳绳凭借厦门检验检疫局签发的通关单,顺利销往克罗地亚等国家,厦门锐铭运动器材公司关务经理吴艺臣对海沧检验检疫局表示由衷感谢。

  厦门锐铭运动器材公司是一家台企,是厦门跳绳出口量最大的企业,年出口跳绳约100万套。一周前,这些小小的跳绳带给吴艺臣的却是另一番心情。当时,吴经理在准备该批产品相关出口材料时,被告知出口跳绳的HS编码需归入玩具。“那可怎么办,怎样才能出口啊?”怀着焦急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吴经理咨询了海沧检验检疫局。得知企业的难处后,海沧局立即就跳绳归类问题做了研究,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后,认为跳绳确实属于玩具范畴,是HS编码中其他玩具中一种,但依据该产品特性、标志,应归类为成人运动玩具。

  属于玩具就必须按照玩具要求进行检验监管。如果不能及时交货,将影响企业的信誉,进而失去一大批订单。在得知企业困难后,海沧局立即启动“一企一策”帮扶举措,仔细分析产品特性,深入企业指导产品的年龄、警告、追溯等标志的规范完善,帮助企业制定了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使产品符合玩具的相关要求,并对跳绳的拉力等安全性能进行严格检验,让厦门锐铭运动器材公司生产的5000多套跳绳顺利销往目的地。

  开辟绿色通道保证按时扩容

  海西建设的热潮,吸引着台企纷纷来闽设厂,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厦门湾迅速形成了一个以台湾石化、光电、健身器材企业等为龙头的临港新兴产业带。

  2009年6月,全球光电龙头企业之一的台企友达光电厦门公司计划进口2000万美元的设备。如果不能及时进口,不但将因为错过免关税期多交2000多万元人民币进口增值税,还将丧失大批订单。在此期间,有3个台风先后登陆厦门,检验检疫人员仍然风雨无阻,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不仅24小时待命,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而且专门提供了驻厂服务、集中并批检验。在短短2周内即验放了1700多万美元的设备,有力保证了友达产能扩容。

  实际上,根据福建省产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厦门局已经把友达、正新、长庚等几乎所有重点台企一一纳入了“项目管理”。他们从前期设备采购、货物到岸检验、进场安装调试,全方位跟踪服务,1000多批12.4亿美元14.7万多台(套)进口设备,因此“打包”享受便捷通关,累计减少营运成本1000多万元。

  通检成本减少80%以上

  灿坤是台湾最大的3C零售连锁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家电生产基地,每个月大约有80到100批原辅材料从厦门口岸报检进口。 “现在只要上网,就可以知道货物的检验检疫状态。需要查验的,与码头预约吊柜,在检验检疫监管区查验;没有问题的,直接电脑放行,我们立刻可以提货,时间不超过半天,比原来至少节省1天。”漳州灿坤公司物料部门负责人说,依靠电子检验检疫平台,灿坤进口货物常年享受集中查验模式便利,通检成本减少80%以上。

  厦门检验检疫局主动融入福建电子口岸,已经开发推广“海港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电子闸口”等8个子系统。厦门一家报关行的刘春秀女士算了这样的一笔账:现在,由检验检疫部门直接发出派查信息,码头第一时间安排吊柜后,检验检疫部门派人实施现场查验,合格的立刻放行。平均每票货物至少可为企业节省交通成本50元、人工成本100元。按此计算,仅厦门东渡口岸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直接成本3000万元以上。加上口岸物流时效等间接成本,为企业减负超过1亿元。

  检测报告:抢占海外市场的通行证

  厦漳两地电气类台企多,对电磁兼容测试要求高。而电波暗室是电磁兼容性能测试的核心设备。为此,厦门局于2009年初建成投用了3000多平方米的电波暗室,并与安台、灿坤、明达等10多家台企形成了在电磁兼容测试领域的高端合作关系。一年来,累计完成50多种电气产品的300多组、1000多个项目的电磁兼容性能测试,同时辅导企业完成了大量的技术整改项目。这个电波暗室的建成,大大满足了广大台企就近完成测试的需求,产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每年可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2009年,在厦门局电波暗室提供的权威检测报告的帮助下,近20亿美元的电气产品成功出口,这些电气产品多来自台企。一份份权威检测报告,就是一张张企业抢占海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记者 何祖谋 通讯员 林锦斌)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