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大道公》"发威" 福建领跑两岸影视合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神医大道公》"发威" 福建领跑两岸影视合作

2010年07月15日 10:31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闽台合拍电视剧《神医大道公》引起两岸媒体关注,这是台湾试开放大陆赴台合拍连续剧计划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此举被誉为两岸影视业交流合作的“破冰之旅”。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年(2010年)上半年,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海沧区委区政府、厦门广电集团等和台湾“民视”合拍的电视剧《神医大道公》在央视八套首播、一套重播,创下超高人气,单集收视率最高达2.93,平均收视率达1.86,在央视上半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网络电视点播率排名第一。该剧6月下旬在台湾民视黄金档播出后同样激起收视狂潮。由此,两岸影视合作再度成为热议话题,而福建在两岸影视领域合作上先行先试的硕果更是引人瞩目。

  创新模式 《神医大道公》“破冰”

  两岸文化一脉相承,有着共同的根基,闽台交流合作首先体现在文化领域。影视剧的合拍正是这种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从1987年台湾摄制组来大陆拍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后,双方便合作不断,迄今为止两岸合作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类节目多达五六百部。为鼓励支持两岸影视合作,2007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相关惠台政策。2009年3月,台湾当局有关方面决定试开放大陆赴台合拍连续剧计划一年。在同年举办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共同提出了“加强影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两岸影视剧合拍、影视剧及电视节目市场准入、影视演职人员交流等方面,积极探讨、扩大交流合作”的建议。2009年7月21日,闽台合拍电视剧《神医大道公》到台湾取景,这是台湾试开放大陆赴台合拍连续剧计划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此举被业界誉为两岸影视业交流合作的“破冰之旅”。

  此前台湾引进大陆剧或合拍剧,都要经历看样带、市场评估、审片等流程,是“买卖”,而不会参与投资和拍摄。而在《神医大道公》的拍摄制作中,台湾民视以预购版权方式参与合作,这是以往台湾媒体未曾做到的。由此 ,《神医大道公》创造了新形势下两岸电视剧合作的新模式,通过该剧,台湾民视第一次以预购版权的方式参与两岸合作。《神医大道公》成为大陆第一部公开赴台取景拍摄的电视剧;成为两岸正式开放影视合作政策之后,大陆主流媒体与台湾合作的首部电视剧。

  立足“五缘” 闽台影视合作成时尚

  据了解,挖掘闽台文化资源,加强闽台影视合作,一直是闽台交流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提出要“搭建闽台广播影视交流合作平台。在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动漫、广告和网络游戏策划制作、民俗文化产品开发生产等方面,汇聚两岸资源,扩大闽台文化贸易,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中心。”闽台合作拍摄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片或电视连续剧成为时尚。

  2009年初,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旗下的电视剧制作中心与电影制片厂,同台湾有关方面合作拍摄的37集长篇电视连续剧《海峡往事》完成了后期制作;

  2009年开春,福建电影制片厂同台湾、香港影视机构合作,共同拍摄反映闽台港现实生活的电影《长长回家路》和《金门新娘》。

  2009年4月,由海峡卫视、台湾中天电视台、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等合作的12集大型电视系列片《过台湾》在福州开机。同期,福州电视台同台湾影视机构联合拍摄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大女子与小丈夫》,在闽台两地的电视媒体播出后获得良好收视率。

  妈祖天后、保生大帝、开漳圣王、朱子文化、船政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均是闽台文化影视交流合作的重要资源。电视剧《船政风云》、《施琅大将军》和《施琅将军》电视系列片的播映,均在海峡两岸产生影响。继《守望妈祖》、《开漳圣王》、《陈靖姑》等影视剧之后,宣扬保生慈济文化的《神医大道公》的成功拍摄,为闽台影视合作再增亮彩。

  2010年3月,大陆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色故事片《爱在廊桥》在寿宁开拍,两岸三地实力派明星加盟,8月将参加台湾电影“金马奖”角逐,其结果两岸观众拭目以待。

  台湾由于市场所限,影视剧集竞争十分激烈,而大陆有着广泛的资源、厚重的文化,为两岸影视剧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闽台之间不可替代的“五缘”优势,又使这种合作交流题材丰富、“行动便捷”,而从相关方面到影视剧制作单位的积极努力,更使闽台影视剧合作领域的先行先试成绩斐然。以《神医大道公》为良好发端,大陆的资金、市场、经验,结合台湾的创意和行销,闽台影视产业必然开创出共同繁荣的新局面。(记者 林娟)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