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期待两岸考古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深化扩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学者期待两岸考古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深化扩大

2010年07月05日 17: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君子比德于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中国人的喜爱与推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呼伦贝尔举行的“海峡两岸三地2010海拉尔中国玉文化名家论坛”上,海峡两岸与会学者共商中华玉文化传承大计,都期待两岸今后在包括玉文化在内的考古研究领域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水平、扩大合作范围。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考古界专家学者就“你来我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些年往来更加频繁并呈日益增多趋势,而古玉研究是两岸考古学者交流较多的一个领域。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大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者,就对安阳殷墟铸铜作坊出土遗物进行了合作研究。2008年恰逢安阳殷墟遗址发现80周年,海峡两岸分别举办大规模纪念活动,两岸学者也受邀参加对方的活动。

  王巍认为,两岸学术交流合作与两岸政治关系密不可分,随着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向好,期待并相信两岸考古研究在学术层面将不断深化合作水平、扩大合作范围。他表示,大陆目前考古研究理念、发掘手段也不落后,经费支撑也非常雄厚,因此,“两岸考古合作是对等的优势互补”。两岸未来考古合作将以殷墟作为纽带和切入点,开展殷墟资料整体的整合研究,先期进行基础性工作,随后逐步大面积铺开。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所副所长臧振华研究员称,近些年大陆考古学发展非常快速,考古新发现很多,年轻的考古学者成长也很快,通过两岸学术交流合作,大陆青年考古专家学者非常好的理念给台湾考古界很多启发。台湾相关高校邀请大陆考古学者讲学,为普及大陆考古知识到台湾发挥出重要作用,台湾高校教师带学生到大陆参访,也学习、解到很多考古资料。

  自言“无数次”来大陆交流参访的臧振华博士提出,两岸今后在继续就殷墟发掘资料课题进行合作研究的同时,还可以推动水下考古学的发展交流,在台湾海峡水下文物发掘、保护方面开展合作。他说,随着两岸关系日趋改善,学术界当然乐于促进两岸考古更多合作,“这对于保护、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非常有益”。

  台湾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会长、众志美术出版社社长陈启贤来大陆的次数也是“不计其数”,他跟中新社记者谈起两岸玉器研究合作来如数家珍: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及旗下众志美术出版社已与大陆多个文博单位合作研究、共同出版10部大陆各地出土玉器图录,包括《北周隋唐京畿玉器》、《陕西出土东周汉代玉器》、《安徽省出土玉器精粹》、《三门峡虢国女贵族墓出土玉器精粹》、《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玉器》等;《玉文化论丛》已版到第三辑;下月上旬,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赤峰学院将共同主办一场以“红山文化”为主线的玉器学术研讨会。

  陈启贤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前不久正式签署,这虽然是一个经济协议,但对两岸考古研究等学术领域交流合作必将产生正面影响并起到提升作用,从而为两岸今后在玉器考古、玉文化研究等学术交流合作方面提供更多能量和更大空间。

  王巍还透露,中国内地与港澳也有不少考古方面的合作:上世纪90年代初,内地考古界应邀在香港东湾仔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香港首次正规的、大面积的考古发掘活动,新世纪以来,内地与香港考古合作日益增多,包括与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华南地区史前时期人类生活与环境的合作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参与备受瞩目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今年初,应澳门特区政府邀请,内地考古界在大三巴遗址附近16-18世纪教堂及相关建筑群开展考古发掘研究,这也是内地考古学家第一次在澳门进行考古发掘。目前,该考古发掘正在进行中,并在商讨第二期工作项目。(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