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牵动牵动全世界的目光,牵动全球华人的心,也时时刻刻牵动着着北京这座历史悠久都城人民的心。在全市一千三百万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和全球华人的支持下,北京也旧貌换新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在场馆建设方面,2003年12月,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开工奠基,2005年6月2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项目开工奠基。 此后其他奥运场馆相继开工,截止到2005年10月18日,国家游泳中心、老山自行车场、北京射击馆、五棵松篮球馆、国家体育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大学体育馆、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等11个位于北京的新建场馆均已开工建设。与此同时,2004年5月25日,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详细报道]
北京奥组委官员称,在北京市建设的31个比赛场馆已经有20个场馆开工建设,此外5个相关设施已于去年全部开工,训练场馆中有1个场馆开工建设。[详细报道]
|
交通拥堵是北京近年来发展中遭遇的又一“疑难杂症”。为确保二00八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交通畅通,北京市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制定奥运会临时性交通措施。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强调说:“对于二00八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交通,我们完全有把握地说,将会是顺畅的、便捷的。”[详细报道]
蒋效愚透露,奥运会比赛期间,北京市会采取临时性行政措施以保障奥运会期间交通顺畅。其中包括,大力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应用科技手段、提高交通现代化管理水平及应用能力,大力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等等。
另外,到二00八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由现在的四条增加到七条,运营里程由现在的一百一十四公里将增加到近二百公里。 |
|
2008年之前,北京预计平均每年近六万户居民的房屋需要拆迁和搬迁,该市每年可提供的二百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将主要用作定向来安置各类奥运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搬迁居民需求。
奥运会场馆赛后如何利用?也是挑战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棘手问题之一。北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周密的考虑。蒋效愚透露,奥运场馆设施将同北京城市发展功能需求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布局,既考虑到城市功能,又考虑到了社区发展需求。在场馆设计功能上,充分考虑赛后的多种需求。从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上采用“三位一体”创新模式,以保证场馆的赛后使用问题妥善解决。[详细报道]
|
在安全方面,北京市公安局、安全局、武警、外交、海关等多部门联合的二00八奥运安保实战培训已经启动。今年警方将进行要员警卫、大型活动安保、反恐防暴、跨国犯罪、情报收集等全方位培训,并根据国际犯罪的惯例和特点,将反核生化武器袭击作为培训的重点。[详细报道]
二00八奥运工程将重点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广泛应用当代先进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难点和问题,满足奥运会的各项需求。[详细报道]
对于广大民众颇为关心的北京奥运会的票务问题,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5月18日表示,北京奥组委将充分考虑各方需求,科学预算门票价格,票价将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普通民众基本上是可以负担得起的。[详细报道]
另外,2006年7月8日,全国气象部门奥运气象服务2006年演练活动在北京奥运气象服务指挥中心(北京市气象局)正式拉开了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