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近期纷纷外出调研,一股调研热潮悄然兴起。此次基金经理调研的目的,除了了解宏观调控下的经济表现外,更多的是对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进行新一轮深度挖掘。今年初,基金业曾掀起一波调研潮,主要瞄准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而这些股票在今年A股的反复调整中表现强势。
静守不如调研
中国证券报记者24日与上海某基金公司联系采访事宜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股票投资部的基金经理都出去调研了,留守的只有固定收益部的基金经理。”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基金经理们的调研热情日渐高涨,一些基金经理以及研究员纷纷“抱团”出去调研。
对于这股调研热潮,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短期看不到趋势性投资机会,而此前深挖的个股涨幅均已不小,与其坐等市场反转,不如出去调研,挖掘下一波行情的主打品种。另一方面,此时大家都出去集体调研,可能也和此前基金频频抛出市场‘筑底’论有关。基金的仓位普遍较低,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
一轮减仓潮过后,许多股票型基金的仓位都降到了70%左右,而一些混合型基金减仓幅度更大,这已经逼近基金业仓位的历史大底。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即便市场继续下跌,他们操作的主动性也已经大大降低,观望等待成为他们普遍的心态。
对于业绩考核近乎苛刻的基金业来说,静守显然难以为基金经理们所接受。要想在业绩上有所突破,深挖个股依然是最好的选择。一位基金经理说,中小盘股的热炒过后,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跟踪调研以便去芜存菁。“不管是区域热点,还是新兴产业,概念炒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业绩上。这一次调研,大家都想找到真正让自己放心、能够规避市场风险的股票。”
成长股仍是最爱
此次调研,基金经理最希望找到的依然是能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实现高速增长的企业。银行股等大盘蓝筹尽管估值低,依然难入基金经理的法眼。
某基金经理表示,虽然银行股静态估值很低,但考虑到经济转型对传统增长模式的冲击,以及在GDP上体现的增速下降预期,其动态市盈率却存在高估的可能。不仅如此,考虑到去年大规模放贷带来的坏账风险以及房价下跌带来的影响,加上地方政府巨额债务如何化解尚未明确,银行股的基本面实际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这些不确定性没有明朗之前,基金不敢再重配银行股。
得益于内需增长的许多公司因此继续受到基金经理的青睐。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积累下来的财富,将会引发一波消费热潮,而这种消费存在结构升级的迹象。一些小企业如果选对了细分行业,业绩有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些股票,有可能是抵御市场低迷甚至下跌的好品种。(李良)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