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某基金公司旗下次新基金打开申赎,并公布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据该公司知情人士透露,这名新近增聘的基金经理才是该基金的实际管理者,此前的基金经理只是挂名。据了解,这种由一人任职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的例子在人才荒愈演愈烈的基金业早已屡见不鲜。
据悉,上述基金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公司人才储备不及老基金公司,特别是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资深基金经理较为紧缺。目前该公司旗下拥有2只股票方向基金,该公司投资总监均出现在基金经理名单中,但该投资总监真正操刀的只有1只基金。
据了解,老基金也有类似情况。据知情人士透露,某基金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经理管理3只基金,同时担任该公司投资总监职务。在3只基金中,他真正管理的只有2只基金,同时挂名任职另1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但该基金的实际管理者是该公司一位研究员。
业内人士指出,新基金发行提速,老基金经理大量流失,这导致基金业内后备人才吃紧,人才储备落后于现实需求。在新基金发行时,明星基金经理吸金能力超强,为了在募集期内募集更多的资金,基金公司倾向于在发行期冠上明星基金经理名号,而在公司内部挑选优秀的研究员担任实际管理者。由于基金公司内部共享投研平台,即使平时由研究员管理基金,也无法查证,如若该模式受到质疑,基金公司也可用“以老带新”的理由来应对。
有持有人表示:“这是欺骗投资者,我购买基金就是冲着明星基金经理的名号,但结果可能是给毫无投资经验的新人管理基金。而且这种模式极具隐蔽性,一般只有公司内部人士才可能知晓,投资者根本就无法甄别。”
“基金公司这种行为不仅对基金公司品牌建设和基金行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同时也不利于调动基金经理的积极性,”一位第三方研究机构人士也表示,“如果基金由一位基金经理打理,当业绩不好时,基金经理将直接承受来自投资者和舆论的压力;反之,当业绩好时,基金经理有实至名归感,从而让基金经理做好业绩的责任感更强。如果一只基金真正的管理者躲在挂名基金经理身后,则可能导致责任感缺失。”(胡 晓)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文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