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厘清期指引进QFII的三个误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学者:厘清期指引进QFII的三个误区
2010年06月07日 13: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后,中国承诺将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股指期货产品,这也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猜想,部分人士担心股指期货引进外资会引发金融危机。我们认为,这与市场的运行实践不相吻合,也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应该予以厘清。

  误区之一:“操纵论”

  有观点认为,境外机构资金量大、拥有美元和大宗商品话语权,进而将利用这些优势操纵中国股指。持操纵论观点的人其实对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没有深入地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说明股指期货是不可操纵的。

  期货的合约生成机制与证券现货不同,它的合约数量随着交易量变动,可以无限生成,因此,任何机构也不可能拿足所谓“筹码”,谁也不能成为大户,因为市场是无限开放的,全社会的资金是无限的,合约的总量是未知数。在一个资金无限、合约无限生产的市场上,任何所谓大户都不可能凭借自己力量操纵价格。

  另一方面,期货的交易机制是多空双方向交易,不仅有做多的,同时对应有做空的,只要价格的变动使任何一方认为具有投资获利的空间,投资者就会进行反方向操作,当价格因某一个大户的操作出现背离基本面支持,就会有无数个大户进行反方向操作,投资获利。

  从实践中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还没有发生过成功操纵股指期货的先例,那种认为可操纵的观点其理由是“莫须有”。

  那么在我国的期货市场试点初期为什么出现了许多“操纵”市场的事件呢,这不就说明期货价格是可以操纵的吗?实际上,当时大户能够操纵价格,主要是因为能够和交易所联手,通过限制期货交易、实物交割和随时修改交易所规则实现的。今天这些条件已不复存在,那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误区之二:“阴谋论”

  有观点认为,放行QFII入市实质上是进一步打通了A股和境外市场,减少了跨境套利的阻碍,会成为QFII做空中国的通道,甚至认为允许QFII参与股指期货无异于“引狼入室”。

  “阴谋论”在本质上是认为外资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来做空中国,其背景就是1997年的香港金融市场保卫战。其前提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是虚高的,外资来了可以通过打压股指获利,甚至可以通过打压股指造成中国股市崩盘。

  实际上,从许多公开资料来看,情况并非如此,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就看好中国,现在还没有看到国际上超级机构来唱空中国;再者,外资机构进入股指市场都是为了投资获利,既然是为了投资获利,它一定根据中国的基本面来进行操作。只要我国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那么外资做空中国也不会成功。

  误区之三:“利益输送论”

  允许QFII进入股指期货市场,也让一些人联想到当年上证综指在1500点QFII正式进入中国A股的场景,并由此认为境外投资者是来分享中国股市繁荣的。

  如果股市就此开始新一轮牛市,那么为何中国机构投资者不广泛参与,率先分享股市繁荣呢?2005年上证综指在1000点时,许多国内机构投资者纷纷撤离,而QFII则大举进场,抄到了历史大底。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许多基金经理水平已经能够与国际投资大师相提并论,若认为引进QFII进入股指期货是利益输送,我们这些机构投资者为何不率先进入股指期货呢?可见,“利益输送论”的假设条件连“利益输送论”者也不相信。

  俗话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国证券市场需要机构投资者的战略性投资来减少因情绪而导致的市场波动,但事实恰恰相反,这对于我们建全证券市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通过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股指期货,有利于国内投资者向其学习成熟的操作理念进行理性投资,也可以通过竞争来提高我们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常清 王军 作者之一常清为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