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数于首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的第11个交易日(2009年11月13日)开始内部计算,通过六个多月的试运行,于2010年6月1日正式向市场发布,标志着创业板平稳启动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的特点
创业板指数的编制方案吸收了深证100和中小板指数等指数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创业板市场特点有所创新。
一、调样频率提高至每季度一次
创业板指数的初始成份股为指数发布日已纳入深证综合指数计算的78只创业板股票,在创业板指数样本未满100只前,新上市创业板股票于其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纳入指数计算。
当创业板指数的样本数量达到100只后,样本数量锁定不再增加,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为每年1月、4月、7月、10月的第一个交易日。相对于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数等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创业板指数的调样频率提高了一倍,这是因为创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公司的成长速度相对较快,每季度调整样本能更好地反映市场变化。国外创业板市场的指数,如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其样本股即为每季度调整一次。
二、选样兼顾市值代表性和成交活跃度
创业板指数的选样分为三大步骤:
1.初选入围股票
通过考察上市交易日期(一般要求达到三个月,流通市值排名在样本数10%范围内的不受此限制)、规范经营情况(公司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业绩稳定性(公司最近一年经营无异常、无重大亏损)和二级市场表现(考察期内股价无异常波动)等指标,将市场代表性较差的股票排除,得到初选入围股票。
2.考察市场排名
计算每只入围股票在考察期内(一般为调样前六个月)的平均流通市值占创业板市场的比重、平均成交金额占创业板市场的比重,再将这两个指标按2:1的权重加权平均,将计算结果从高到低排序,得到每只股票的市场排名。该排名综合反映了股票的流通市值和成交活跃度的市场代表性。
3.确定调整样本
根据市场排名,按照“缓冲区”技术选取创业板指数成份股:
(1)排名在样本数70%范围之内(前70名)的非原成份股按顺序入选;
(2)排名在样本数130%范围之内(前130名)的原成份股按顺序优先保留;
(3)每次样本股调整数量不超过样本总数的10%(10只)。
“缓冲区”的作用在于平滑样本股更换的比例,保障指数的延续性,并降低ETF等挂钩产品的跟踪成本。
三、以自由流通量进行加权
创业板指数的基日为2010年5月31日,基点为1000点。指数采用派氏加权法编制。“成份股权数”为成份股的自由流通量的精确值,即上市公司实际可供交易的流通股数量。它是无限售条件股份剔除“持股比例超过5%的下列三类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无限售条件股份”后的流通股数量:①国有(法人)股东;② 战略投资者;③ 公司创建者、家族或公司高管人员。
采用自由流通量(Free Float)计算指数,较之以总股本计算指数等方式,能有效消除因股本结构导致的虚假杠杠效应,使指数的抗操纵性大大提高。
以自由流通量的精确值计算指数,较之以“分级靠档”等方式确定的自由流通股本数值,进一步提高了指数运行的真实性。
创业板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
从创业板指数试运行期间的情况看,其风险收益特征较为鲜明。
一、市场表现相对独立
在试运行阶段的134个交易日中,创业板指数有73个交易日上涨,61个交易日下跌;68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跑赢深证综合指数;有38个交易日与深证综合指数出现相反的走势,即当日创业板指数波动方向与深证综合指数相反。
二、波动率高
从创业板指数试运行期间的波动率特征来看,创业板指数近134个交易日的日收益率标准差为2.9%,同期深证综指日收益率标准差仅为1.76%,创业板指数表现出来了波动率较高的风险特性。从六个多月创业板指数模拟运行的情况看,虽然目前创业板指数的波动幅度高于市场整体水平,但其走势一直相对稳定,类似中小板指数初期模拟计算时出现的企业上市后即出现大幅度暴跌的现象没有重演。
创业板指数为市场指数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
创业板指数的推出,也为将来推出基于创业板指数的指数基金产品以及其它衍生产品奠定了基础。指数化投资是分散风险,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一种方式。目前深交所正在积极推动基于创业板指数的ETF产品的筹备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于创业板指数基金产品分享创业板市场的收益,分散投资风险。
未来投资者还可以利用基于创业板指数的期货、期权等各种衍生产品的交易,满足杠杆投资、套期保值或者套利等各种投资需求。(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本文由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指数事业部提供)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文举】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