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五味杂陈” 已过“萌芽”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创业板“五味杂陈” 已过“萌芽”期
2010年06月03日 09: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到一年工夫,创业板已经快速发展到了86家公司的规模,从6月1日起,创业板指数正式亮相,这无疑标志着创业板已经越过“萌芽”期,开始走向成熟。回顾创业板诞生以来所走过的历程,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品尝到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滋味。

  酸——“三高”发行

  创业板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市场质疑声不断。据统计,创业板公司发行市盈率平均超过70倍,高的如东方财富、三维丝、世纪鼎利等均超过100倍。即使在大盘下跌后,银之杰等最近一批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也接近60倍。另外,创业板新股平均超募比例达到2.13倍,而这些钱却很少能用在主业上。看到这种情景,掏出真金白银的投资者难免有点心酸。

  虽说创业板有别于主板,主要以高成长性公司为投资标的,股价定位难以确定;虽说在海外创业板中,也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100倍以上,但问题是,目前的创业板公司有几个能值如此高的市盈率?一些业绩增长并不怎么出挑,主营也没有什么潜力的公司,凭什么也要发70、80倍的市盈率?

  而超高价发行,使创业板公司一旦上市,就能获得几倍于计划中的资金,这其实对创业板的发展有弊无利。一方面,使得创业板公司失去了踏实做实业的动力。不少创业板公司上市融到的钱抵得上好几年的净利润,发起人等动辄身价上亿元,他们还有必要辛辛苦苦做实业吗?这从创业板公司高管的离职潮中或许就可见一斑。另一方面,超募资金也使市场失去了资源配置的功能。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是要用在刀刃上、为公司和投资者创造回报的,可创业板公司的大量超募资金绝大多数躺在银行,有一些被公司置换成银行贷款,变身为自有资金,还有的被公司用来买地买车,真正被用在主业上的少之又少。

  甜——赚钱效应凸显

  创业板新股发行定价高,得益的是发行人、承销商和创业板公司的老股东们,可谓是凭借新股发行上市之利,批量制造亿万富豪,那滋味简直是甘之如饴。

  去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挂牌上市。按照该批股票的发行价计算,A股市场上就多了72名亿万富翁,当天28只股票平均涨幅高达106%,令亿万富翁人数蹿升至116名。藏身其后的20家风投公司,平均回报高达5.76倍。而到了今年4月底,有关统计显示,当时的74家创业板公司共计催生了266位亿万富豪,其中账面财富超过10亿元的有27位。

  当然,创业板开市初期的疯狂行情,使得一些中签新股的投资者和敢于及时介入的人在这场盛宴里也分到了一杯羹,但是如果不及时撤退的话,恐怕这些投资者如今已经尝到了另一种滋味。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