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A股市场20年:从“圈钱陷阱”到全球最大IPO市场

2010年12月14日 16:3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解读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之路

  “未来,我肯定愿意看到黑石集团能够在中国的交易所挂牌上市。”掌管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黑石集团的创始人兼CEO苏世民不久前在上海如是说。经过20年风雨历程的中国沪深交易所,已经成为2010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市场。

  回眸中国资本市场沧桑巨变,不仅仅是总计3.5万亿元的股票融资和2.4万亿元的债券融资,人们从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之道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它惊人的生命力和无限活力。

  在经济发展“大风大浪”中渐成“深水良港”

  2010年7月15日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农业银行这只融资人民币近600亿元的“超级航母”平稳驶入中国资本市场这个“深水良港”;10月下旬的上海,在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黑石集团首次于美国本土以外召开的年会上,苏世民面对国际板的“诱惑”,坦言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向往。

  而吸引众多目光的,是中国的沪深交易所已经在2010年超过美、欧、日等成熟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最大资金募集规模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市场。回首中国资本市场20年发展往事,“中国式”直接融资之路,随着中国经济二十年间的风风雨雨,并非一帆风顺。

  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历史性开业后的一年内,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只可转换企业债券和首批股份制企业发行的B股相继面世,但在那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行政审批式发行制度主导的证券市场,一直无法将中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体现,而一批批国有企业为“脱困”而“被上市”,也基本意味着直接融资大门向中小民营企业的关闭。

  中国资本市场一度陷入怪圈:一方面,在股权分置的局面下,国内企业和上市企业使尽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圈钱”;另一方面,以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为代表的“最为赚钱”的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却纷纷转向海外上市;不仅如此,在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却曾经明显“错位”地跌入低谷。

  随着人们对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逐渐深刻,加上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建立等制度性变革,在中国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下,最近五年,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取得巨大发展。

  伴随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陆续登陆回归上交所、活跃在我们身边的一大批中小企业挂牌深交所、已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的规范化,以及公司债、企业债、可转债等债券融资模式的丰富,中国资本市场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大风大浪”中的“深水良港”。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