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场演绎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表演,相信在许多投资者心中都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加感叹号。大盘不惧货币收紧压力强势拉升,有色金属板块更一度成为领头羊;然而,最后半小时,有色金属板块突然“变脸”,出现高空跳水。有色金属板块瞬间“变脸”的背后,究竟只是源于尾市“石化双雄”急速拉升给市场造成的挤出效应,还是因为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预期,集中释放了市场调整的需求呢?
根据常理来看,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3500亿元的流动性,短期毫无疑问会对市场情绪造成一定打击,并促使此前强势的资源品板块回吐涨幅。但央行再出“杀手锏”,似乎并没起到预想的震慑作用,11日大盘不惧政策收紧压力逆势拉高,一度逼近3200点关口。而这似乎给市场传递出一种信息,即流动性依然充裕,且充满着一种除股市外无处可去的无奈感。
最后半小时,随着石化双雄的携手发力,大盘却反倒像爆破的气球一般迅速“瘦身”,这其中有色板块是“变脸”的主角,当日申万有色金属指数从上涨3.6%左右直接翻绿,有色个股尾市跳水的幅度普遍超过4%。
半小时的“变脸”真能说明有色板块行情的终结吗?答案恐怕还要回到有色金属行情产生的本质上。本轮有色等资源股主导的行情,动力便是海外二次量化宽松导致的流动性泛滥,起初这些泛滥的流动性蜂拥般追逐大宗商品,由此大宗商品价格连续暴涨,并带动A股市场上的有色等资源板块出现逼空式上涨。
待到二次量化宽松规模出台又恰逢G20峰会临近,美元指数低位反弹,大宗商品市场也出现震荡整理的走势,在此背景下,11月的首个交易周,A股有色板块也顺势进入休整期。目前,流动性泛滥的预期依旧没有改变,尽管央行基于通胀高压选择年内第四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回收了大概3500亿元的流动性,但鉴于海外源源不断急于流入的热钱规模无法精确预测,央行此举对流动性收紧的作用恐微不可言。事实上,在大盘提前调整以反映货币收紧预期的前两个交易日中,有色板块便已企稳回升,太原刚玉、中科三环等前期强势的稀土概念股更连续几日占据涨幅榜前列,11日有色板块也仍以稀土等小金属概念股表现抢眼。
当然,昨日石化双雄突然集中发力,对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对有色这类的资源板块。但仔细分析,石化双雄的发力,离不开石化等中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而中游化工品种价格的上涨,部分原因还是源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游资源品才是涨价产业链的最前端,并拥有最高的话语权,自然也是涨价的最大受益者。故有色板块最后半小时的“变脸”肯定不代表资源品行情的终结。此外,根据历史经验,在2003-2004年及2007年-2008年的牛市中后期,即通胀水平超过4%时,煤炭及有色板块才是真正能贯穿通胀中后期的赢家。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