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助推通胀预期
9月份居住类价格上涨4.3%,尽管涨幅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但在CPI中仍是仅次于食品价格的“第二推手”。而并不直接计入CPI的商品房价,在年初普涨的情况下,也推升了一些居民的通胀预期。
在我国,居住类价格主要由租金、水电燃气、建房装修材料等部分构成,这些因素在今年大多有一定涨幅。“今年房租上涨很明显,我去年租的两居室价格是每月2500元,今年几乎涨了1000元。”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王芳表示。
然而从月度数据来看,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居住类价格并未继续加快上行,自7月份涨幅达到5%的高点后,下半年呈现缓慢回落的态势。
对购房者来说,每个月一半左右的工资收入要用来还贷款,其他方面的支出自然受到影响。在他们眼中,房子既然是商品,其价格上涨也是通胀,而且也有可能带动其他商品的涨价。
如果算上高房价,实际通胀感受可能远高于数据显示的程度。在我国,居住类价格在CPI中的占比为14%左右,而美国等国为40%上下。也就是说,即便未来统计方法改革,食品价格权重有所调低、居住类价格调高,由此带来的价格涨幅回落可能也较为有限。
但也有人指出,在流动性整体充裕的背景下,一定程度的资产价格上涨是合理的,未必会起到推升普通商品价格的作用。甚至中长期看,楼市低迷可能将社会资金挤到居民消费品市场,成为炒作涨价的推手。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涨价风最疯狂的时间段出现在5-7月和9-11月,两个时段的代表涨价品分别是绿豆和棉花,恰好分别是前后“两轮”楼市调控(4月17日和9月29日)之后。有分析人士认为,楼市调控打击房地产市场,导致游资纷纷逃出楼市,涌向农产品和大宗商品,游资是本轮涨价风的罪魁祸首。
降价难道只是传说
不过,据统计局数据,也有商品总体处于降价区间。今年1-9月,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3%。
具体而言,受科技更新推动、市场竞争充分的产品价格往往稳中有降。如交通和通讯类产品中,通信工具价格9月同比下降12.5%,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5%;家庭设备用品中,耐用消费品9月同比下降1.1%。
但这和消费者们的感受似乎不太一致。一些消费者的质疑是,降价商品在市场上似乎难以寻觅,难道“只是个传说”?“衣着降价了吗?我觉得现在衣服涨得挺明显的,像冬天穿的羽绒服、大衣,去年每件只要四五百元,现在随便一件都要上千元。”某消费者表示。
对此,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一方面是消费者往往对涨价商品印象深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降价或价格稳定的商品。另一方面则受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消费者购买服装等商品往往伴随着档次的提升,而统计数据中的商品篮子在一定时期必须保持不变,才能显示出价格比较的意义。
不过,消费者通胀预期高涨是不争事实。央行三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显示,仍有58.3%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潜在通胀压力须高度关注。当前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记者 韩晓东)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