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形态上看,9·29行情与历史上的5·19行情有些相似,但就储蓄市值比、货币活化程度、热钱三大资金因素考察,我们发现,这两次行情的资金面状况完全不同。我们认为,当前的入市资金根本不构成牛市的条件,5·19行情是一轮牛市的起步,而9·29行情则是一线蓝筹股补涨造成的熊市反弹行情的尾声。
储蓄市值比不可同日而语
就当前A股市场而言,在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的背景下,股票价格更容易受资金筹码比例的影响。
我们以每月月末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当月月底的流通市值(扣除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大非解禁量),得到储蓄市值比。数据显示,这个比值在5·19行情启动之前的1999年4月底时是9.94,意味着场外可供入市资金是场内的9.94倍。但到了2010年9月底时,储蓄市值比是2.2587,这个比例比6000点时最低的1.8384高不了多少。
如果我们假设没有新股上市,也不算大小非解禁的市值,同时假设居民储蓄不变,那么储蓄市值比从2.2587降到1.8384,对应上证综合指数的点位是3263点。我们认为,该点位可看做本轮行情的警戒位。
单就储蓄市值比而言,我们认为当前的潜在入市资金并不充裕,根本不构成一轮大牛市的条件,这与1999年5·19行情有本质的区别。
货币活化程度不够
我们统计M1-M2之后得到的活性化货币增速,发现该数值与上证综指吻合度很强,而且波动幅度大致在-10到10之间。但是,上证综合指数的峰值可以对M1-M2的峰值出现一年的滞后,最典型的莫过于2000年6月M1-M2的峰值之后,2001年6月上证综指见到了2245点的最高峰。
在1999年5月时,M1-M2的数值是-3.9,然后一路走高,最高到2000年6月的9.31,是典型的上升趋势。但2010年9月,M1-M2的数值是1.91,是从2010年1月的12.98降落下来的。
从M1-M2和上证综指的吻合规律判断,后者往往峰值会滞后。1997年6月,M1-M2出现峰值滞后,1998年5月股市见顶,滞后11个月;1999年5·19行情时,滞后12个月;2007年1月M1-M2基本见顶后,2007年10月股市见顶,滞后9个月。按照股市对应M1-M2的峰值往往滞后9到12个月,我们预计本轮行情最晚在2011年1月见顶。
M1和M2同时上升的时候,一般M1投放的速度会超过M2,最终导致活性化的货币增加。而2010年的9月,M1从38的高位降到20,M2从29的高位降低到18,这两个数值本身已经是历史高位,回落是必然的,这将导致M1-M2保持下降趋势,与1999年5·19行情时有活性的货币充斥市场完全不同。
考虑热钱对行情的影响
居民储蓄存款不足以支撑行情,那么热钱是否有能力成为另一个引擎拉动行情呢?
一般我们定义“无法解释的外汇”为热钱,计算方法是“新增外汇储备-FDI-贸易顺差”,但在新增外汇储备的过程中,我们做了汇率调整。考虑到我们的外汇储备中有不少非美外汇,这些非美外汇在美元指数下跌时以美元标价的数额会上升,最后导致外汇储备因升值而增加,而非热钱流入增加。我们把这部分外汇调整后发现,今年9月的所谓“天量热钱”,还不如2008年4月和8月流入量更大。
从我们的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到,在人民币升值之初,热钱推升行情很明显;但进入人民币升值中后期,热钱根本与行情不成正比。 □国元证券 郑旻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