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升温 5大受益板块贯穿投资主线(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通胀预期升温 5大受益板块贯穿投资主线(3)

2010年11月03日 08:47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色金属 稀缺性决定抗通胀主流性

  10月的有色金属在整个市场中显露耀眼的光芒。有色金属价格与有色金属股联袂上扬。

  10月有色金属板块指数大涨28.43%。铜价格上涨10.63%,铝价格上涨4.19%,铅价格上涨6.38%,锌价格上涨17.53%,锡价上涨6.21%,镍价上涨4.44%。年初以来,铜价上涨7.59%,铝价下跌了2.65%,铅价格上涨0.74%,锌价格上涨9.79%,镍价格上涨28.53%,锡价格上涨25.85%。

  对于有色金属市场的强劲表现,山西证券认为,美元贬值、通胀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相继推动金属价格上涨。

  需要关注的是,11月3日美联储会议出台的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期可能成为刺激或抑制有色板块表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大幅上涨后,铜、铝、铅、锌等传统工业金属价格及股票价格均可能迎来调整期,国泰君安表示,国储局可能正酝酿大举抛售金属。近日国储局已公告11月1-2日以公开竞价的方式销售铝锭,接下来还可能抛售铜、铅、锌等。回顾历史,2008年12月和2009年3月国储收储金属曾有效提升了金属价格,现在的抛售很有可能短期扭转金属价格走势。四季度偏冷,房地产提早迎来开工淡季,可能导致以房地产为主要下游的金属疲弱的需求雪上加霜。

  现发达国家饱受低通胀、低增长、高失业困扰,二次量化宽松已箭在弦上。华泰联合认为,为抵御货币可能出现的贬值,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及商品市场,导致金属价格和股价大幅上涨。有色金属商品及上市公司是抵御通胀和货币贬值的理想选择。一方面价格上涨推动企业盈利的改善,另一方面流动性充裕促进股票估值的提升,双轮驱动下的乘数效应,有望推动可观涨幅。流动性宽松和通胀等因素短期内仍将持续,美元指数和流动性将继续主导金属走势。

  对于金属板块的投资,华泰联合认为,基本金属此前估值折让,提升潜力较大。贵金属的中期前景已相当明朗,通胀预期和货币贬值支撑价格,而宏观层面的任何动荡将强化其避险功能。小金属和新材料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导向,可望贯穿始终。

  山西证券认为,鉴于美元指数下行与通胀压力逐渐加大,基本金属和黄金将保持上涨通道。新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具备较高的资源壁垒或技术壁垒,尤其是涉及新材料领域深加工,具有自主创新及开发应用和核心竞争力产品的企业,如西部矿业、厦门钨业、宝钛股份和贵研铂业,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煤炭板块 分享经济增长盛宴

  10月煤炭石油板块指数大涨19.92%,远远跑赢大盘。

  上周,煤价仍呈现出普涨的格局,港口煤价及无烟煤价涨幅较大,中间商囤煤积极,港口煤炭库存仍然维持在高位;沿海煤炭运价继续大涨20.27%,业内普遍预计后续“严寒”天气的出现会进一步带动煤价上涨。

  随着旺季到来,中金公司预计未来煤炭价格将高位运行。由于中间商囤货和电厂备煤增加,港口动力煤价格已连续四周上涨,海运费则攀升至年初以来最高。化肥企业复产和民用煤增加也拉动无烟煤价格。随着需求步入旺季,未来煤炭价格可能继续上涨。此外,近期美元维持弱势以及国际煤价连续上涨,也给国内煤价带来支撑。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投资者乐观情绪有望延续。10月份PMI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54.7%,为连续第三个月上升,表明宏观经济见底回升势头明显。在短期调控政策出台概率较低的背景下,投资者乐观情绪将延续,煤炭板块有望维持升势。

  尽管煤炭股前期已经出现巨大增幅,上海证券建议投资者继续买入该类股票,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对于煤炭股看好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煤炭行业资产整合对国有上市煤炭公司构成实质性的利好,竞争减少,可用较廉价格收购资产,尤其是母公司是煤炭资源整合注入的上市公司更是获益。二是,煤炭抵御通货膨胀属性。三是,经济增长可能带来超预期业绩增长。

  目前的煤价上涨既有旺季需求好转、行业景气回升的供需面支撑,也是煤炭与经济周期共振的必然结果,国泰君安表示,这一共振表现为经济与过热通胀阶段,煤价作为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快速上涨。从目前的情况看,煤价涨幅有可能超过预期。喷吹煤市场价格自8月份以来已经超过25%,而动力煤港口价格与坑口价格的价差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的80%,偏离正常的价差水平,这一价差意味着坑口价格和2011年合同价格的上调空间,以及随之而来对2011年业绩的大幅调升,煤炭板块平均的业绩弹性是煤价涨幅的4倍。  (记者 张晓峰 张颖)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