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创业板将迎来周岁生日。自开板以来,创业板便话题不断、争议不断,从最初的“三高”争议,到业绩披露时“成长的烦恼”,再到周年解禁时“逃亡板”的担忧。在创业板成立之初,政府和投资者对它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如今回首一年的发展过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小兄弟”?
成年非成人
“成年礼”时,创业板推出的目的是否达到是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2009年3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时表示,“推出创业板能够为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同时通过资本市场的示范效应,发挥拉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创业促就业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强化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当时专家对这段话最言简意赅的解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新兴企业发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发掘中国经济新引擎。如今,这些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仅仅用一年的时间来衡量创业板目的达到与否、成功与否是可笑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锡军认为,企业第一阶段的发展周期是7年,因此,在考验创业板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时,应该结合企业的发展周期,而不能以一年这么短的期限来草率地看待创业板。
“从政策面和资金来看,未来创业板的发展都是值得期待的。”中原证券研究所策略部经理刘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创业板保持了乐观的判断。他认为,近期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规划对高科技产业集中的创业板形成巨大的政策支持,而创业板的超募资金代表了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支持,这对未来创业板的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尴尬核准制
9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席涛联合撰文指出了目前创业板“三高”、超募和“造富”问题。
三位教授将“三高”、超募的问题归结到了发行制度上,认为目前核准制的发行制度使创业板个股稀缺,而在此情况下个股市场化发行询价机制只能推高创业板的发行价和市盈率。“由于创业板发行上市公司的‘三高’可圈更多的钱实现体制性造富,这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上市首选是创业板而不是中小板。加上监管部门也认为,一定要严格把关,保护投资人的利益。结果是越审越严,创业板成了‘贵族学校’。”
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看,核准制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刘锋表示,过去两年,英国创业板AIM市场有超过50%的公司退市。而我国采用的核准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帮投资者过滤掉创业板的投资风险。但近期,市场一直在谈论创业板的退市公司,如果在核准制的情况下,创业板还存在大量的退市公司,那监管层就应该重新审视核准制的问题。
参与互动(0) | 【编辑: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