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周年观察:“差钱”企业更需要超募资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创业板周年观察:“差钱”企业更需要超募资金

2010年10月29日 0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2010年10月30日,创业板将迎来它的一周岁生日。创业板被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细数过去的一年,年轻的创业板经受来自市场各界的各种观点、各种声音的评判。中新网证券频道值创业板周年之际,就创业板各种热点问题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展开访问,推出创业板周岁观察系列稿,以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认识创业板。

  中新网10月29日电(郭嘉) 创业板运行一周年来成绩突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瑕疵屡屡为各界所诟病,如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比例高的“三高”问题。超募做为创业板“三高”之一,这些巨量的超募资金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去使用,既是已上市创业板公司面临的难题,也是那些未上市的公司眼中的宝藏,如何让这些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中新网证券频道采访了几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创业板超募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134家创业板企业超募资金达609.0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比例达4.55亿元,超募比例在一倍以上的公司多达115家,占总数的85.8%。以超募最为严重的国民技术为例,原本只需要募集3.36亿元的项目,却意外获得了23亿元的募集资金,超募比例超过584%。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网证券频道采访中表示,创业板之所以叫做“创业”,就不能把它搞成“成功板”。不能总是让一些本身规模成熟的业绩很好的企业上创业板,因为他们本身融资渠道也比较多,并不“差钱”,银行都追着给他们发放贷款,而真正的有科技含量的小企业都很缺钱,让他们上创业板才能达到最高的边际效益。

  面对突如其来的钱,很多创业板公司显得束手无策,很多超募资金只能放在银行账户里吃利息。Wind资讯统计显示,在募集资金的投向中,127家创业板企业计划投入募集资金455.5亿元,而实际已投入的募集资金却仅为87.2亿元。

  郭田勇认为,资本市场不能和银行一样也去以“锦上添花”为主,这和创业板的初衷并不吻合,现在很多创业板的企业,他们的超募资金量非常大,钱都不知道往什么地方去花,这和我们的指导思想有一定关系,创业板还是要强化雪中送炭的功效,而只不能强调锦上添花的功能。如果已经有了五六家银行争着给企业贷款,那这家企业上了创业板之后募集来的钱当然就会不知道怎么用。所以应当通过创业板使得真正缺钱的企业得到这些巨量的超募资金,从而实现把募集的资金都能用到刀刃上去。

  对此,也有很多学者持相同观点,认为有些公司超募资金太多,而且没有将超募资金用在主业上,这对企业的发展反而是不利的,公司管理层会觉得钱来得太容易了,因此反而没有好好经营主业。很多创业板公司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资金,上市之后多出几亿元或者十几亿元,很难想到恰当的方案。除了放到银行存利息之外,甚至将超募资金用来偿还银行债务、买房、买车等各种现象也屡见不鲜。

  一位公司高层表示,超募不是问题,但只有能够将超募资金用到主业上的公司,超募才是一项真正的利好。比如超募了1.83亿元的吉峰农机,除了将超募资金中的3658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的资金均用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利用超募资金推进公司区域扩张和业务扩张。有分析师指出,对吉峰农机而言,正是由于超募资金的使用就保证了公司在国家农机补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将行业存量变成公司增量的方式实现业务的高速增长。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也表示,创业板IPO融资上市公司的“三高”现象与承销商等中介机构的利益推动也是密不可分的。承销商发行一只创业板股票通常可以收到1000万左右的佣金,但如果超募一个亿则可多得5%至8%,即500万到800万的超募佣金,以百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超募金额计算,平均每家承销商可多得高达2400万到3600万的佣金。如果再加上券商直投参与自己发行承销的创业板企业,其利益则完全和创业板IPO公司“三高”绑定到了一起。“三高”现象越高,承销商的综合利益就越大。发行体制片面追求市场化和券商利益驱动两大原因是助推创业板“三高”超募和创业板效率缺失的根本原因。

  中新网证券频道声明:中新网证券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