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时间,创业板推出的重要意义更加明显”,创业板周年之际,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的状况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型有效金融资产的推出,将对吸收流动性起到重要作用。
他表示,尽管目前创业板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坚持发展的方向不能改变。随着创业板的规模日益可观,将有利于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
创业板利于吸收流动性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去年创业板推出之际,您曾经阐述过创业板与吸收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稻葵:当前,全球的流动性都处在高度松弛状态之下,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的流动性并没有在本地加以消化,而是进入了全球市场,其中包括中国等新兴市场。我们面临的将是流动性持续高涨的国际环境,这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此外,我国自身的流动性也非常充足。这么大的流动性如何化解?必须靠增加非银行金融资产即直接融资。所以从今天来看,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作用比一年前更重大。
中国证券报记者:您是否认为股市是吸收流动性比较好的地方?尽管创业板保持着较快的扩容速度,但其目前规模仍然很小,它在吸收流动性方面能起到的作用也还有限,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稻葵:证券市场是吸收流动性的重要力量。通过股市吸收流动性,能够将资金更直接的用于企业投资,风险相对而言比淤积在银行要小。通常来看,证券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冲击,比银行出现倒闭或挤兑等问题要小得多,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传播速度也要慢一些。
虽然创业板现在规模还比较小,作用也比较有限,但它的推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创业板的认识,应该提升到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上来。正是有了创业板等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才让“货币洪流”有去向可投,而不是淤积在银行体制内,或者进入房地产市场。
短期需要审慎风险管理
中国证券报记者:总体上,您对创业板一年来的发展如何评价?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疑虑,如认为创业板成长性不足而价格过高等等,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稻葵:我认为成绩是主要的,但确实也存在“三高”发行等问题,需要在发展中逐步完善。从长远来看,发行价格过高需要通过市场手段来化解,比如增加供给等。
短期内监管部门需要坚持审慎的风险管理措施,继续采取引导性甚至限制性措施,如适当限制过高市盈率发行,在发行门槛上保持谨慎等。先从业绩较好、规模较大、风险较小的企业出发,将它们推向创业板,而不是一下子把风险大的企业推向资本市场。
中国证券报: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声音认为应该降低创业板发行门槛,您刚才说短期内还是要谨慎。那您觉得什么时候才是对发行制度进行改革、降低发行门槛的合适时机呢?
李稻葵:最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当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能逐步降下来,和中小板及主板市盈率差距比较合理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度降低门槛。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当前可以在两方面加强对创业板的管理。首先是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上市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其次,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创业板的高风险。 ( 杜雅文 )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