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创业板开设已近一年,随着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上市个股的开闸解禁,盘点这一年来创业板的功过得失已然成为了财经媒体的热门选题。创业板富豪们在即将收割成熟的麦子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日益汹涌的声讨。不过,对于市场而言,寻找创业板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亡羊补牢”,或许才是“王道”。
一年来创业板的批量造富能力可谓是冠绝古今。据不完全统计,创业板成立一年来,已经批量创造了400多位亿万富翁,其中不乏十亿元富翁,而各个创业板公司的控股股东们无疑成为了创业板造富快车上最为高兴的乘客。要知道,主板市场开设20年以来创造的亿万富翁数量都没能超过创业板一年的效率!
同样搭乘创业板这辆造富快车的还有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尽管对公司高管进行适度的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大关键,但同样过度激励的后果也一直为学者们所重视,而创业板高管们愈演愈烈的离职潮正日益成为过度激励的典型案例。
如果说高管们的获利还情有可原,那么在公司上市前突击入股的机构和个人显然更受媒体关注。某些与控股股东利益相关者在上市前的突击入股挑战着证券市场“三公”原则,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券商投行人士的身影,这无疑应成为创业板“亡羊补牢”中重点打击的对象。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管以及前期突击入股者们看着财富数字激增而笑得合不拢嘴时,创业板上市公司牵强的“高成长性”和二级市场上高企的股价无疑让二级市场投资者们很受伤。
相对于散户投资者的被动受伤,拥有新股发行询价权的机构投资者们则是咎由自取。询价环节非理性报价,一方面使自身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另一方面使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创业板设立的初衷。
设立创业板的初衷应该是鼓励创业,希望给创投资本一个合理退出的渠道。而目前创业板估值严重高企的现实,已然让创业板成为了权贵资本们造富的重要通道,为了挤上创业板这辆造富快车,财务作假、瞒报公司实情等违规事件时有发生,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资金高效配置作用在创业板的缺失,必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创业板公司资产大幅扩张带来的盈利增速下降已然开始显现,大量超募资金闲置账上更是极大浪费,而一些公司挡不住投资的冲动盲目上马投资项目,一旦失误很可能对本身就很弱小的上市公司构成致命打击,甚至引发退市之忧,到时候,受害最深的又将是二级市场的广大投资者。
种种迹象表明,创业板目前发行价格高企、超募严重的情况必须改变,而搭顺风车、突击入股的情况更应杜绝,只有这样,才能还投资者一个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创业板市场!中国的创业板才能走上更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张志斌)
参与互动(0) | 【编辑: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