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换帅之后 基金公司又将何去何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公募基金换帅之后 基金公司又将何去何从?

2010年10月18日 10: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千军易得,一帅难求”,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总经理和投资总监都是攸关其发展大局的“灵魂人物”,而今年公募基金业从一开始便笼罩在“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换帅疑云之中。有些初始被基金公司严词否认的换帅传闻随着事态的发展已作结成一则则“无奈”的离职公告,而另一些流传甚广却悬而未决的“小道消息”则依旧牵动着众多投资者敏感的神经。营盘流水,将帅更迭的背后体现的是当前行业怎样一幅生态图,当一切尘埃落定,换帅之后的基金公司又将何去何从?本期周刊予以关注。

  是去是留?

  “终于还是走了”。不少媒体在最近报道莫泰山离职得到确认时大多用了类似此种“大结局”的论调,有的行文中还不忘强调一句“这次是真的”。

  9月29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其网站刊登公告,原总经理莫泰山辞职,目前交银施罗德正由其副董事长雷贤达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务,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的期限不超过90日。至此,此前传得沸沸扬扬的莫泰山离职终于一锤定音。

  如果说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是去年基金业发展的一个特点,那么今年这种变动已经“传染”到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甚至是总经理身上。今年以来,投资者被“吊足了胃口”。一些位高权重将帅可能去职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公司方面有博时、华安、交银、国泰甚至华夏,中小公司有金鹰、融通、益民、东方等等,可谓不胜枚举。面对坊间种种传闻,基金公司大多“坚决否认”,相关人士也“三缄其口”,此种反复和疑问激起了市场的更大好奇和关注:传闻是真是假?大佬是去是留?于是乎,投资者只能在“自娱自乐”的各种大猜想中等待最后的结果。

  数据说话,结果是大多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据财汇资讯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有涉及15家基金公司的17位总经理或投资总监级别大佬离开原来岗位,其中不乏莫泰山此等业内“较有名气”的人。例如今年2月3日,上投摩根发布公告称,原总经理王鸿嫔女士任期届满,经公司第二届第十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决定聘任章硕麟先生为公司总经理,王鸿嫔女士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此外,临危受命并成功让金鹰基金实现“腾飞”的詹松茂也于今年4月19日公告正式去职金鹰基金总经理。

  从职务上看,离职的将帅中总经理有7人,投资总监10人;从公司规模上看,中小型基金公司居多,占比近八成。

  而如若把时间轴拉长可以发现,今年是将帅更迭频率较高的一年。数据显示,06年以来,总共发生基金公司总经理或投资总监离职事件67起,其中06年仅有8起,07年14起,08年共发生总经理或投资总监离职17起,与今年目前数目持平,09年这一数据则为11起。

  翻看名单,这些大佬在离职之前或多或少会“走漏风声”。如1月6日浦银安盛基金就曾公告称,旗下浦银安盛价值成长的双基金经理之一张建宏因个人工作变动辞去基金经理职务,张建宏依旧保留投资总监的职位,当时就有传闻说这是为其“退出”做铺垫,半个月后,张建宏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职务;又如某家基金公司曾被质疑公司治理混乱高管更换频繁,其总经理今年的下课使此前坊间所传闻的“离职门”得到印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已经解开的疑云”,目前还有很多“八卦”依旧让投资者处于“好奇状态”,而其中最轰动的,当属华夏基金王亚伟的离职传闻了。华夏基金公司股权转让迟迟没有实质进展,使得公司核心人物离职传言满天飞。早在6月份就传该公司的明星经理王亚伟可能辞职。当时,王亚伟辞去投资委员会主席一职被认为是为隐退做铺垫。近期,更有报道指出,不仅是王亚伟,连华夏总经理范勇宏也向监管部门提出辞职申请,不过申请被拒。但事后证监会有关人士出面表示,并未收到申请。面对传闻,华夏基金也未作出明确表态。

  归去何太急?

  不论传闻是真是假,近些年来高管(包括投资总监)的频繁离职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引起市场疑问的话题:换帅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缘由?

  上海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负责人李艳认告诉记者,基金公司总经理或投资总监级别大佬的更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由于股东发生变动引起的基金主要高管人员的变动;二是股东因对基金公司管理团队不满意而从外面空降经营高管,也常会带来局部较大的公司发展策略的改变,从而引起内部人员的流动;第三是基金行业(公募和私募)人员短缺,这个容易发生在投研总监或者投资、研究人员的流失;最后基金高管人员自主流失,这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职业规划、薪酬激励等多种因素导致不能适应现有公司的理念和文化,会影响基金高层人员的流动。

  圣德基金研究中心的观点也认为,和基金经理不同,基金公司高管通常对基金业绩并不负直接责任,因此因业绩不佳而离职的大多是基金经理,而较少基金公司管理层。如果出现因业绩原因而离职,往往是基金公司长期业绩不佳而累积的结果。

  该中心还认为,大多数基金公司高管变动时,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都宣称是由于“个人原因”。虽然并不尽然,但许多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确是高管个人原因。一些老基金公司的高管在原公司发展达到顶峰,在面临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时选择退出或改换门庭。这种情况在行业火热和行业遇冷时都有发生。因此,高管个人寻求新的职业发展也是换帅的原因之一。

  此外,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在众多换帅风波中,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因公司内部人事纷争离职。“由于基金公司内部管理混乱或人事纷争引起高管离职,实际上反映的是基金公司一贯的管理不善,”该人士说:“这在几种变动原因中是最不好的一类。”

  “总体上讲,没有必要过于紧张,”李艳认为:“基金业人员流动与其他行业一样,也是一种行业常态。以总经理为代表的公司高管人员和以投资总监、基金经理为代表的投研人员的大规模流动正是中国基金业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伴随行业大发展的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对近几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引发基金业狂飙突进的真切反映。”

  变则痛 变则通?

  市场另一个疑问的焦点集中在“东家”身上。总经理作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最高管理者,投资总监作为公司投研力量的核心人物,其经营和投资理念与方法将会对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两者都是身系掌控基金公司发展重任的灵魂人物,换帅会给基金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换帅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从个案上看,换成功的和换失败的都有,目前没有权威的换帅与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统计。”

  上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给记者举例,比如说,传统上,行业实行的是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不负责具体的投资工作,但某些基金公司董事长过于强势,公司人事任免生杀大权都掌握在其手中,使得“该管事的人”无力无心管事,从而挂职离去。这样的出于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而产生的换帅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治理面貌。

  又比如某家合资公司,去职的将帅本身能力非常出色,其离职连带着很多投研、销售等核心人物的流失,导致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缩水、基金业绩明显下滑,甚至于影响到公司新产品发行的节奏和产品线的完善,对公司整体运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换帅是‘痛苦’的;当然,市场亦出现过‘变则通’的例子,”该人士说:“比如说,转投信诚基金的投资总监黄小坚经过两年多的磨砺带领出了较为成熟的投研团队,在今年市场上表现较为出色。”07年信诚基金启用黄小坚为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总监。黄小坚坦言上任之初整个投研团队非常年轻,后来在其带领下,信诚在投研团队的建设上下了很大工夫。“给予团队一个正确的投研方法是最重要的,”黄小坚接受采访时表示:“除此之外,我们给投研团队建立了比较轻松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和氛围。”数据显示,其上任之后,信诚基金整体的投研能力逐步提升,经历了熊牛市场的转换业绩保持稳定,今年以来旗下基金表现亦十分亮眼。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变好也好,变坏也罢,换帅对于公司的影响是需要时间去考察的,短暂的规模或者业绩的浮动不能完全概括出换帅后基金公司的发展前景。

  李艳认为,基金行业竞争的是团队专业理财的能力,其业绩不仅仅取决于某个人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公司的一整套运行制度的保证,取决于整个市场的好坏。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的一个高管离开,对公司的影响尚可控制,就怕是因为一个人的离开,导致多数人员的流动,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运作,这才是对基金公司致命的打击。

  另外,对于一些高管频繁变动所折射出来的公司内部治理问题,监管层也在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去加以改善。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近日表示,目前我国基金业是实行管理人和托管人共同受托,大股东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重视投资人的利益,甚至不尊重职业经理人的正确理念,并已经损害投资人以及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信心。因此,要组织创新基金业发展,探索组织创新公司型的基金,以职业经理加独立董事构成基金信托的方式,让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能够把自己的理想,对市场的理解,让更多真正有特色的百花齐放的基金公司诞生,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本报记者 丁宁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