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解释恰与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为专利授权盈利模式描绘的“光明前景”相悖。在招股说明书中,朗科科技说,“截至2009年9月30日,本公司已获授权专利共计116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另有220项发明专利尚在申请过程中”,“随着公司专利数量的进一步增长及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预计未来公司专利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记者查阅其财报发现,其专利授权收入自2009年第四季度起已经开始大幅下滑。2009年前三季度其专利授权的平均收入约为800万元,但当年四季度这一收入就骤降至370万元;进入2010年上半年,其两个季度的专利授权收入则只有614万元,同比下滑近50%。
而对于朗科科技的自有产品经营情况,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研究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朗科科技的数码产品中,除了U盘外,其他的都做不下去了。
“现在朗科科技其实就是靠专利收入和U盘产品维持。现在市场上大大小小的U盘品牌数不胜数,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这家公司的市场营销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未来业绩应该还是会下滑的。”该研究人士表示。
作为朗科科技的上市保荐券商,平安证券内部一位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因为是‘自家’的保荐项目,所以公司不少人都知道,朗科科技的成长性不行。”
他指出,虽然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具体细则也没有发布,但业绩应该是最大的参照标准,第一批直接退市公司,有可能会在上述12家公司中产生。
保荐人的台前幕后
以朗科科技为代表的“准退市公司”,如何跻身具有“高成长”门槛的创业板?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多位研究人士,对此话题并不忌讳。他们认为,充当企业上市保荐的保荐人,责任不可推卸。
保荐人,顾名思义,是企业上市的“保举推荐者”,扮演着证券发行上市中“第一看门人”的重要角色。
而现实情况是,保荐人只有与发行上市公司密切合作,推动其成功上市,自己才能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如此一来,将上市企业作为客户的保荐人无法保持独立性,只有与拟上市公司密切“合作”,才能实现自身的利益。
一位参与过朗科科技IPO的人士透露:“(朗科科技所在的)这个领域的竞争激烈且门槛不高,要怎样说明朗科科技在细分领域的地位实在不容易,要证明其目前仍具有‘核心创新力’更是难题。因此当初曾在如何说明朗科科技具有创新性、成长性方面,大费功夫”。
除了创新性被“包装”外,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也相当突然。朗科科技在招股时披露,其上市前2007至2009年连续三年间,净利润分别是3885.48万元、3958.54万元和3968.61万元,前后相差不过数十万元,业绩之稳定相当惊人。但公司刚一上市,这一利润额马上就无法维持。
针对创业板大面积出现的业绩变脸问题,财经评论员苏培科指出,那些在上市前呈现高速增长的创业板公司,实际上大部分有业绩“包装”的成分,一旦完成了上市圈钱就开始回归真实,才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巨大的滑坡。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