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狂躁的背后,创业板公司的实际业绩却给投资者浇了一盆冷水。刚刚发布的2010年上市公司中报显示,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中,虽然有21家公司的中期业绩同比增长,但7家公司业绩的下降已将创业板光环摘下,其中宝德股份业绩更是骤降八成。
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公司超募资金并未发挥充分作用的情况下,一年时间仍然不足以看出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但在首批创业板公司中并未发现未来经济潜在亮点,依然让人有些失望。在失望之后,如果创业板公司股东大量减持公司股份,在“毕其功于一役”地上市后,恐怕未来公司的发展和投资者的信心,都将为创业板的短线造富长期买单。
同质化市场能否诞生中国的“苹果”?
一年来,除了华谊兄弟、探路者、同花顺、东方财富等几家活跃在人们生活周围的上市公司,创业板公司在投资者眼中与中小企业板公司已经趋近于“神形俱像”。
一边是创业板平均每家公司募资7.6亿元,一边是中小板平均每家公司募资9.7亿元;一边是创业板中63%的上市公司属于制造业,一边是75%的中小板公司属于制造业,简单从数字看,创业板并未体现出相较于中小板的更多不同之处。
一家券商投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个原本打算前两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项目,在创业板开板后就转了过来,目前已经准备好了相关材料,正在等待发行审核。而记者也发现,一些之前在国内并未涉及上市的优势行业公司,却首先选择登陆中小板。
今年5月,国内首家以广告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省广股份登陆中小板,这家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并受到业内和市场追捧的公司,为何没有选择更适合其身份的创业板,让人有些不解。
对此,不少资本市场资深人士认为,创业板与中小板同质化,成为创业板褪色的又一大影响因素,如何破解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不同角色的扮演,成为中国股市未来的一大任务。但与此同时,一家出色公司的成形却也需要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慢慢等待与挖掘。
“中国创业板是否也能够诞生像美国纳斯达克的苹果公司一样的成功案例?这样的话,创业板的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才能够结合起来,释放更大的经济能量。不过,这并非一日之功。”一位IT行业分析师表示。
参看苹果公司最新的股权结构,71%的股权由机构投资者和共同基金持有,而非苹果创立者与掌门人乔布斯。未来,或许只有经过了市场经营的大浪淘沙与公司持股高管的“进进出出”,中国资本市场才真正有希望培养出自己的“纳斯达克”。(记者 杨毅沉)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