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宏王亚伟辞职扑朔迷离 证监会称不知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范勇宏王亚伟辞职扑朔迷离 证监会称不知情

2010年09月20日 07:5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王亚伟“被”辞职的传闻又掀高潮。这已是2010年以来,王亚伟第二次因辞职成为业界和舆论的风暴中心。

  近几年来,王亚伟多次因“辞职”而成为基金业内外的焦点,此类消息不断刺激着市场的神经。但随着“狼来了”的事件不断发生,王亚伟是否会离开公募却仍然没有下文。

  此次“离职”风波,主角又多了一位——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上周末有消息称,王亚伟和范勇宏双双提交了辞职报告,公司内部并没有明确的意见,但证监会却给予了否定的回复,理由是社会影响过大。范勇宏的参与,让整个事件显得越发“靠谱”,公募基金业又一次被震动了。

  证监会称不知情

  此前王亚伟卸去华夏基金投委会主席,点燃了市场对其辞职的猜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人意外的是,2个月后,王亚伟辞职的消息不仅未销声匿迹,反而显得越发真实,总经理范勇宏和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双双递交辞职报告的消息,引来众多投资人士的侧目。

  此重磅消息一出,自然也引起了基金人士的打探和讨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业内人士的看法基本达成一致:此次王亚伟辞职传闻,未必是另一次“狼来了”。

  “都传成这样了,照此情形看,八成是要走了。”一位在今年上半年“弃公奔私”的知名人士告诉记者。

  “无风不起浪,辞职可能并不只是空穴来风。王亚伟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投资人士,他的身上早已承载了部分的娱乐功能。”沪上某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表示。

  而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也向记者坦言:“我也在一直关心此事,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答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递交辞职报告的事情可能不是假的。”

  面对外界连番的追问,华夏基金表示,上述消息纯粹猜测,绝无可能,并称这是临近股权变动而产生的谣言。而截至发稿时,证监会新闻办主任张望军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听说范勇宏和王亚伟辞职的消息,或未走到新闻流程。

  股权变动前的施压?

  9月30日,这是证监会给华夏基金股权变动的最后期限。虽然期限将至,但华夏基金股权的受让方依然是笼罩在云雾之中。对于范勇宏和王亚伟提出辞职的初衷,不少基金业人士都认为,很有可能和华夏基金即将到来的股权变动密切相关。

  此前,坊间曾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范勇宏在华夏一直比较强势,甚至想主导接盘者的选择,可能与未来的新股东不和,因此萌生退意;另一种说法是范勇宏一直想搞股权激励,但面对不小的阻力,而最终选择淡出公募基金行业。

  一位接近华夏基金的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华夏基金即将要面对股权变动,公司的董事会肯定要发生变化,而新来的董事也不一定会认同华夏基金现有的管理。所以,股权变动会不会给王亚伟特立独行的投资风格带上镣铐,进而加以束缚,都会是不小的疑问。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范勇宏和王亚伟选择离开,会不会间接导致公司部分投研人才的流失,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我个人认为,这个影响应该不会太小。只是希望投资者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毕竟要再找到一个业绩能够在业内如此出众的基金经理,这种概率非常的小。”

  一位在某大型券商工作的投资人士则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在股权变动前夕的施压行动。辞职事件可能只是为了在股权变动中赢得更多的筹码。

  公募困局仍难解

  “市场多次传辞职的消息,王亚伟为什么会受到如此之高的关注?因为这是公募最后一个支柱,如果这根支柱倒了,公募的公信力将会大打折扣!”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公募基金难以逾越的困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统计发现,目前,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上者只剩华夏王亚伟、汇丰晋信林彤彤、华安尚志民3人,王亚伟一旦离职,对公募基金行业的冲击不言而喻。

  除了薪酬问题、排名压力和股权激励措施等迟迟难以解决外,公募基金目前缺乏一个更为合理有效的环境。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公募业要想走出困局,除了激励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基金经理创造一个更为有效合理的环境。

  捉摸不透的熊牛市变换,将公募基金做多大盘能力、稳健收益的神话打破;80后频频上马,引发投资者更多质疑;利益输送、老鼠仓令公募基金业界饱受诟病。范勇宏和王亚伟的辞职引燃的或将是积重难返的公募业痼疾,这也是最值得市场反思的问题。

  记者手记

  辞职风波背后的思考

  无法否认的是,作为公募基金第一代的基金经理,王亚伟早已是公募基金业内公认的标杆。当这个所谓标杆也离去时,公募基金将会怎样?

  某基金公司高层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范勇宏和王亚伟的辞职事件,背后实际上折射出了基金公司的股东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冲突。

  当基金公司的高层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为员工争取到更多的利益时,当基金公司还在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时,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或许只是一个幌子。看来,重要的事情,是如何解决摆在基金公司面前股东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平衡问题。

  每经记者 李娜 发自成都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