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基金半年报披露工作已结束一段时间了,统计数据显示,全部基金本期利润为-4397.5亿元,仅次于2008年上半年,为历史第二大半年度亏损额。分类型来看,偏股型基金成为亏损大户,本期利润为-2962.96亿元,混合型基金为-1205.49亿元,仅这两类基金就占据亏损的94.79%。保本型基金和QDII本期利润也为负值,只有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丰厚的回报,其本期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2.4亿元。因此,除了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之外,其它类型的基金几无分红的可能。
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年基金亏损高达1.5万亿,几乎将基金行业此前10年的盈利全部吞噬。今年上半年,在股指暴跌26.82%的背景下,基金再次上演了巨亏一幕。
基金巨亏,意味着基民无法获取分红,同样意味着基金净值的大幅缩水。因此,基民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输家,其中,基金管理费的提取由于只跟基金的规模挂钩,而与业绩无关,毫无疑问,基金公司无论如何都是赢家。60家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提取的管理费就高达140余亿元。
一个是基金的管理人,一个是基金的持有人,结局却是天壤之别。基金公司在笑着数钱的同时,基民却遭遇颗粒无收的尴尬,这就是目前基金行业的现状。
其实,基金按规模提取管理费的模式早就遭到市场的广泛诟病。此模式下,基金热衷于发行新基金,而对业绩没有考核,其结果必然是基金公司的利益有保障,但基民的利益则无从谈起。
说到底,基金像券商一样都是靠“天”吃饭的角色。行情来了,基金同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也可以为基金持有人创造“财富效应”,而一旦熊市来临或行情不好,基金出现大面积亏损,亦是大概率事件。
牛市行情对于基金来说,堪称“双赢”。其一,基金在为持有人赚取收益的同时,不仅能够获取持有人的认同,而且,更由于“财富效应”,新基金发行亦要抢手得多,这就是为什么2007年某些基金能够创造“一日售罄”盛况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基金来讲,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基金都是旱涝保收的。
国内基金行业如何发展,事实上才是更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消息不绝于耳,甚至于一些著名的基金经理也纷纷“公转私”,从中也凸显出现行基金管理体制的弊端与缺陷。排名压力、激励不足或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其体制弊病更应该受到重视。
基金亏损、基民买单,受伤的总是基民,是基金行业的特色之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基金提取管理费上“做文章”。鉴于基金公司本身生存的需要,虽然说目前将基金提取管理费与基金业绩完全挂钩还不现实,但从保护基民利益的角度,将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与管理费进行“比例挂钩”则是可行的,如规定基金净值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时,其只能提取60%的管理费。如此,基金才会更好地为持有人服务,而不至于对基金业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薇伊】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