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水准堪忧 公募基金让基民四声叹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操作水准堪忧 公募基金让基民四声叹息

2010年09月03日 13:21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1日,两只债基一日售罄的消息让基金业信心大振。然而,一时的风光已然无法掩盖上半年史上第二巨亏和声誉渐微的现实。那么,是什么让曾经一呼百应的A股第一大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陷入到如此的信任危机中呢?或许,下面的一些分析能让我们看到答案。

  叹息一 高管频繁更迭

  相对于基金经理的离职,基金公司高管甚至掌门人的“出走”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更大。该行业走过了12年,如此密集地出现高管跳槽还尚属首次。

  近两个月来,“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是否会离开公募转投私募”成为基金业内最热门的一个谜题。尽管目前其仍在交银正常上班,但据消息人士称,离职已成定局。

  事实上,今年以来,18家基金公司先后变更了高管,占60家基金公司的30%,涉及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投资总监等多个重要职位。近期,又传出国泰基金投资总监归江投奔私募;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加盟新华资产的消息。

  诚然,公募高管离职有诱人的薪酬、避开监管限制等因素,同时,内部机制存在问题也是一大原因。公募基金长期存在股权激励缺位等种种弊病,而股权变更、权利平衡带来的矛盾往往不可避免。相对来说,合资基金的高管更“善变”。在这类公司中,中外股东间理念不合、国外投研高管“水土不服”,或是外资方自身的股权变更等引发的人事地震频频出现。

  叹息二 管理费旱涝保收

  截至8月29日,国内基金行业半年报数据发布完毕。60家基金公司、652只基金产品,半年亏损4400亿元。平均计算,每家基金公司一天亏损4018万元,每只基金产品一日亏损额达370万元。华夏、易方达、博时、南方、广发、嘉实、大成等管理规模庞大的公司成为亏损重头。

  不过,尽管基民亏钱,但基金公司仍普遍维持30%左右的高额税后利润率,60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管理费收入高达148.95亿元,平均每家基金公司收入2.5亿元,较业绩稍好的2009年增长了20%。从基金类型看,股票型、混合型及QDII基金,亏损最大,但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也最大。

  与此同时,随着股票型基金份额上半年大幅提高,整体管理规模上调,部分股票型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也逆市上涨。如长城双动力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为-14%,但由于该基金份额由上年末的5377万份快速上升至3.06亿份,因此基金管理人报告期末应付管理人报酬达到42.73万元,是上年末薪酬的4.79倍。

  叹息三 热衷拼首发规模

  今年以来,随着上半年A股市场的跌跌不休,公募基金业乱象丛生。一方面,基金大面积亏损,投资者损失惨重;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及公司高管接连跳槽,人事地震不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如此震荡不稳的局势下,新基金发行依然高歌猛进,虽然规模越发越小,但仍竞相照发不误。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行成立的新基金为88只,总计募资规模超过1560亿元,但单只基金平均募资规模仅为17.7亿元。

  在基金公司首发规模的比拼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无谓消耗掉,据基金内部人员透露,目前某些业绩差、规模小、议价能力弱的基金公司,给银行的尾随佣金已经达到了管理费的80%,不少基金业人士对这种状况表示担忧。他们表示,全行业如此热衷于拼首发,不注重通过业绩带动持续营销,显然是不正常的,而这种拼首发的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大部分利润拱手让给银行渠道,如新华基金30%的管理费交了出去。此外,也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成熟度,使基金的自我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弱。

  叹息四 操作水准堪忧

  日前,交银施罗德“乌龙指”事件传得沸沸扬扬。监管部门就此特别要求基金公司强化内部流程管理。

  2009年12月30日,由于交银治理ETF申赎清单出现重大失误,导致追入的散户瞬间面临7.6%左右的“乌龙”损失。此事间接暴露了基金公司后台管理、流程控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

  今年上半年,中邮系基金的投资模式和风格也遭遇了一场空前质疑。先是在重仓“假地王”大龙地产狠摔一跤之后,又因另一重仓股中山公用曝出内幕交易案而损失了1.5亿元以上。其“踩雷”精准程度让人不得不怀疑投研的能力。

  此外,市场质疑声最大的莫过于基金操作换手率过高。之前,市场一直有说法称,基金经理与券商勾结借频繁操作从中获取佣金提成。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换手率仍高得离谱,为291.83%,其中长城双动力以1976.62%排名第一。而高换手率对业绩贡献并不明显,如封闭式基金换手率排第一的国投瑞银瑞福,上半年净值增长为-23%,排名垫底。记者 王丹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