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经理菜鸟化,基金业绩劣质化,基金经理薪酬节节涨。业绩与薪酬背反显示,中国基金业的激励机制普遍错位。
公募基金经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诸如巨大的排名压力、内部严格的约束机制等,一些基金公司的制度也让基金经理很少有自由选择的腾挪余地,在投资的程序、品种、仓位、个股或券种的比例等均有严格规定,而公司内部的僵化管理体制与人浮于事也让基金经理不堪重负。
由此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出逃成为私募基金经理。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曾有853名基金经理,目前在职的只有507人,在职的基金经理中平均任职年限为2.58年。从业经历超过10年,目前还管理着基金的基金经理只剩下王亚伟、林彤彤和尚志民3人。另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共有59家基金公司旗下227只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职,这个数据已经接近2009年全年的水平。笔者为此询问中国第一代的某基金经理,他的回答是,有什么好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制度原因,大势所趋。他现在打理着自己的私募基金,过得挺滋润。
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基金业绩大幅下挫。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计算,今年上半年,391只开放式偏股基金整体下挫,平均跌幅高达17.88%。2010年基金半年报披露结束,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全部基金本期利润为负的4397.5亿元,仅次于2008年上半年,为历史第二大半年度亏损额。越是亏损,基民越是盯着报酬,同期付给基金经理的报酬高达127.02亿元,相比2009年上半年的105.89亿元薪酬总额,同比涨幅高达20.9%。
跟国企一样,公募基金业绩其次,规模第一,只要有规模,就能雷打不动地收取管理费。2008年,59家基金公司的424只基金亏损总计1500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亏损9740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65%;混合型基金累计亏损4057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27%;封闭式基金累计亏损841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5.6%,非股票型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成为仅有的两类盈利基金。当年国内6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07.32亿元。今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合计达到14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9%。
为了扩大规模,一些虚弱的基金公司重金砸给销售渠道,让托管银行的托管费收入增长。今年上半年托管银行托管费收入26.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工行、建行等银行在与基金的话语权争夺战中处于绝对上风。
如果说公募基金还有制度约束等原因,试图与私募基金抗衡的“一对多产品”同样败阵,只能说是公募基金与市场原本就 “气场不合”。今年8月18日,“一对多”理财产品一周年,成绩惨淡。据不完全统计,“一对多”产品亏损的达到了八成。“一对多”面向具有风险承受力的高端客户,与私募基金一样采取固定管理费加20%的收益提成方式,投资也较为灵活。正确的激励方式没有换来美妙的“钱景”,让“一对多”处于尴尬境地,或者停发,或者降低门槛。据报道,未来基金公司达到20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才能从事专户业务的硬性门槛将可能被取消,而单只“一对多”产品的成立门槛或将由过去的5000万元下降到3000万元。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降低门槛与业绩提升之间并没有必然关联,只与基金规模相关。
今年市场急剧震荡,大盘股的紧缩与中小盘股上涨全球第一并存于A股市场,私募基金出现分化,相信到年底有些私募基金不得不清盘。但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仍是金融人士的热门选择。
私募基金类似于实体经济中的民企,公募基金属于披着市场化外衣的国企。
对于多数金融人士而言,即便私募基金压力巨大,也会义无反顾投奔私募基金。他们不受过多制约,风险与收益与投资者共担,赢了大家赚钱,输了认亏出局,不需要听命于窗口指导,无需服从公司投资指令,更不需要养活公司关系户的一大帮三姑六婆。
应当将所有的公募基金改成私募基金体制,按照股票、债券、共同与对冲等不同性质划分,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现在公募基金表面为公,实则为私,效率低下,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