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纯粹粮价上涨的输入型通胀,我国更关注的是国际粮价是否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上一轮国内通胀,就与国际油价的上涨显著相关。游资的各种炒作行为,不论是否主导商品价格,都会强化通胀预期。国际游资通过放大灾害、粮食减产的影响,反过来影响油价和大宗商品的全面炒作,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自统计局发布7月统计数据后,市场对通胀的担心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不过深入分析CPI上涨的原因以及国际粮价与国内CPI的关系,笔者认为,下半年国内通胀不会恶化。但是全球低利率的货币政策,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大规模流入粮食市场推动价格上涨,是否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形成严重的成本输入型通胀的风险,尚需密切关注。
7月CPI涨势不构成趋势
7月CPI上涨原因,主要是两部分。首先是翘尾影响。去年7月是当年CPI最低的月份,因此今年7月自然是月度翘尾影响最大的时候。其次,是自然灾害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的新增因素。这些高翘尾和新增因素对通胀都不形成趋势性影响。去年CPI走势确定了翘尾影响在7月以后将逐月递减。
食品价格需要分两方面讨论。对于蔬菜之类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的产品,在灾害过后,可以较快恢复种植生产,应该会较快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对于粮食之类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先要弄清楚灾害是否影响粮食的供求平衡。据报道,今年灾害造成粮食减产1.3%,不影响粮食的供求平衡。而且中国粮食储备超过国际粮食安全储备线18%的一倍以上。这是国内粮价不易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国际粮价近期的大幅上升并不会直接影响国内粮食价格。国内粮食进口规模最大的是大豆,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可能从食用油价的角度影响CPI。但其他主要非进口粮食价格基本没有与国际接轨,故而国际粮价近期上涨对CPI影响有限。
至于今年以来的工资上涨,并不是机制性而仍然是一次性的调整,不是经济学理论描述的,因为通胀上升导致工资上升,工资上升有带动通胀进一步上升和工资的再上升这样的螺旋循环上升过程,所以不会形成通胀不断上升的循环推动力。
由此推论,笔者维持全年CPI可以控制在3%至4%这个可承受水平之内的判断。
输入型成本通胀压力不大
输入型通胀也存在新增因素。俄罗斯森林大火造成小麦减产25%,莫斯科已宣布暂停小麦出口,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随即涨停。事实上,今年全球小麦价格已累计上涨超过60%。玉米以及大豆价格上涨也累计超过50%。除了全球极端天气的因素以外,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需求也不需要供给的投机资金借灾害减产的故事大规模进入粮食市场,农产品变成投资品,推动国际粮价的投机行为,值得密切关注。
不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上涨行为,最大的风险是造成全球通胀形势恶化。对于中国来说,纯粹粮价上涨的输入型通胀影响不大,应关注的是国际粮价是否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特别是石油价格上涨产生的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上一轮国内通胀,就与国际油价的上涨显著相关。近期国际市场的粮食投机行为,是否会像上次那样放大中国和印度石油需求增长,过度渲染石油供需平衡难题,通过放大灾害粮食减产的影响,反过来影响油价和大宗产品的全面炒作,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不过,因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疲弱,石油市场的投机资金近期较难形成凝聚性的合力和推动价格的行动。
加息不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鉴于下半年通胀预期存在上升的压力,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运行报告》中强调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动用所有数量工具管理通胀预期,对央行下半年是否会动用利率工具,市场于是有各种猜测。笔者坚持认为,加息不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首先,经济领先指标显示经济增长正在放缓,虽然放缓态势正在趋稳,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可能在9.5%至9.8%之间,第四季度可能在8.8%左右,全年可能在10%左右,经济显然并未过热。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因为救灾和重建的投入,可能略高于预期,但仍应在发改委信息中心计算的潜在增长率附近。加息不利于经济增长态势的进一步趋稳。
其次,利率对国内粮价上升影响不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世纪70年代把石油和粮食从所谓的核心通胀中分离为非核心通胀,最主要的原因是石油价格受非经济因素影响,粮价受天气和自然灾害影响大幅波动,带动CPI大起大落,可能误导以通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因为利率调整对非经济因素导致的油价和粮价并没有直接影响。当然,近年来,因为流动性过剩和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商品市场,对油价粮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油价粮价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已非常突出。数据显示,国际油价与美国非核心通胀密切相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假设在国际市场上已不成立。但在国内,粮价的炒作还是被严格控制的。前期绿豆,大蒜价格大涨,确实与游资的炒作投机行为有关。但是炒作投机行为立即得到控制,并未像国际市场那样,投机资金成为主导价格上涨的决定因素。最重要的,这次粮价和食品价格上涨是因为自然灾害,所以,加息对粮价的控制没有直接作用。
当然,下半年货币政策确实有必要进一步关注流动性,否则这些一次性因素,特别是具有生产周期的一些食品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可能成为通胀恶化的导火线。游资的各种炒作行为,不论是否主导商品价格,都会强化通胀预期。加息,对工资上涨和价格调整这些一次性调整因素对通胀的影响,并没有直接效应。利用不断加息的手段强行刺破房地产泡沫,可能不利于房地产的软着陆,反而增加风险。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
参与互动(0) | 【编辑:贾亦夫】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