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能源汽车有信心成功 左延安详解联姻仰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江淮新能源汽车有信心成功 左延安详解联姻仰融

2010年08月18日 17: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江淮汽车与天津正道合资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做事向来沉稳的左延安与风云人物仰融的握手“联姻”,外界颇有微辞。江淮到底是在“讲故事”?还是在“追星”?

  8月17日,公司举行了媒体交流会,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说:与仰融的合作,公司有过深层次的思考,是顺势而为;风险可控,前景无限。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江淮有信心演绎曾经多次演绎过的成功。

  公司董秘王敏则表示,市场应当“放心”而不是“担心”,江淮与正道做这件事有相当的把握和可行性。

  是否被“忽悠”

  由于合资的一方——天津正道背景的特殊性,合资才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天津正道是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的下属公司,后者的董事长仰融曾一度是国内汽车界的风云人物。外界感到纳闷,仰融怎么跟江淮这种“老实巴交”的企业走到了一起?江淮会不会被“忽悠”?

  江淮汽车有关高管表示,公司始终把风险放在第一位,做这件事非常谨慎。此前公司也接触过其他一些企业,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正道。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在理念、方法、规划、技术、产品等方面都比较一致,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和把握,而且还有政府的推动。

  在评价正道时,左延安说:“正道是一家很年轻的公司,却集聚了一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而且这些人以华人为主。我们的合作不需要讲外语。”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从华晨宝马高级执行副总裁彼德·施佩尔加盟江淮正道看,仰融确实想要做事。彼德在中国有近20年的工作经验,在加入华晨宝马之前,曾在德国宝马集团任职,先后在宝马的美国、印度、南非、英国公司任领导职务。

  另外,让左延安看重的是,正道具有领先一步的新能源或者低碳的发动机技术,包括两极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减重轻量化技术等。正道收购了一家很好的电池企业,成本优势非常明显,能量密度比很多产品都高。正道还具有超强的融资能力。

  资料显示,正道集团拥有生产汽车动力电池的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与天然气混合动力领域的美国NGVAmerica存在合作。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正道汽车阿拉巴马项目”说明会上,正道汽车CEO王川涛表示,正道的汽车产品将开发汽油、天然气、电力三合一的混合动力车型,2013年推出的车中还将包括纯电动车。

  一位私募人士称,仰融的技术优势在于天然气发动机,问题在于这并不是目前政策最支持的部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则认为,国家对于天然气发动机也支持,不存在“最支持”的说法,关键是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近期正道将有近20人的团队进驻江淮,对市场环境、政策、产品设计作详细的调研,做好前期工作后才能细化合同,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正道的3.5亿元注册资金年内也将会到位。

  “钱景”有多大

  根据框架协议,双方拟设立安徽江淮正道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合资双方各自以现金出资3.5亿元人民币。项目首期投资不低于20亿元,总投资约300亿元。

  项目产能规划目标为未来8年内实现整车100万台、动力总成100万台套及1200万千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按照一台车20千瓦时计算,1200万千瓦时对应的是600万辆新能源车。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有市场人士认为“务实的江淮开始讲故事”。

  资金是否会成为项目顺利进展的障碍?据业内人士推测,合资公司可能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来解决首期剩余的13亿元资金问题。后面的资金可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一位私募人士称,在中国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要项目好。

  根据测算,一期工程如果完成,只要做到30万台整车和50万台动力总成,一台整车赚5000元就是15亿元,1台发动机赚2000元就是10亿元,加起来25亿元,10倍PE就是200多亿元。

  至于外界担心的“与狼共舞”给江淮带来的风险,左延安在媒体交流会上强调,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风险都可控。公司的运作一向比较稳健,“试半步”再往前走。

  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成熟的商品化专利及专有技术”由合资公司以公允、合理的价格有偿使用。这意味着正道并不能以技术入股。尽管实验室产品已经做出,但是依然需要经过产业化检验。

  王敏表示,投资风险来源于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来源于产品能否市场化。最终是采用销售提成的模式,卖一台车给正道一定费用,有钱大家赚、风险共承担。江淮并不是赌上“身家性命”,最多损失3.5亿元,而如果做成则是一件大事。

  据了解,合资公司将先做核心零部件电池,再做动力总成,最后做整车,将风险降到最低。发动机已经有了初期产品。

  由于仰融身份敏感,对于与正道的合作,左延安表示,政府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理由不支持。这是经济问题,中国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有识之士很容易达成共识。 (记者 顾鑫 董文胜 )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