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逐步亮相,公司业绩分化趋势日趋明显,个别公司业绩远不如预期。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创业板在功能和上市规则方面与主板市场没有本质区别,投资者对创业板公司高成长性期望可能会落空,应该采取更加谨慎、务实的策略,以更小的代价选择更好的企业投资。
29家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据深交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晚,共有2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布201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已呈现明显分化趋势。29家公司中有22家公司业绩增长,其中超图软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558万元,同比增幅为294%;国民技术上半年净利润1.06亿元,上涨196.45%;海普瑞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同比增长131.86%;实现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127.09%。
目前至少有6家创业板公司发布公告或预告显示业绩会出现明显下降。今年4月21日才上市的南都电源10日晚发布中报,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0.55%,但是净利润只有326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426.8万元,降幅高达69.48%。华平股份上半年营收2199.99万元,同比下降50.61%;实现净利润363.81万元,同比下降76.6%。而国联水产上市仅一周就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每股收益约-0.05元,同比下降25%-45%。
“幸福相似、不幸各有不同”,创业板个别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南都电源解释为外部投资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公司业绩下滑;华平股份称是因为上半年的客户中几乎没有大客户销售,造成业绩大幅下降。国联水产预报亏损的原因则是水产品销售淡季以及政策补贴减少的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创业板设立的初衷是扶持高风险、高成长性的企业,但是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报业绩表现出来的成长性备受质疑,而创业板高风险的认识也没有引起投资者足够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目前创业板的功能和上市标准与主板市场相同,并非实质上的创业板,投资者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成长性的期望可能会落空。
面临四大风险考验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明曾提出警示,创业板作为新生事物必然要付出成长的代价。顶着“高成长、高风险”光环的创业板自启动以来,一直备受投资者宠爱。截止到8月10日,启动仅九个月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00家,总市值达4088亿元,平均市盈率63倍,募集资金总额超过700亿元。同期中小板平均市盈率只有46倍,主板平均市盈率29.8倍。记者熟悉的一位资深的私募基金操盘手向红对记者明确表示,目前创业板还是存在股价过高、市盈率过高的问题,比如一些上市价格就达百元的股票,让投资者敬而远之。
尹中立认为,目前创业板二级市场定价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创业板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付出的代价还没有到来,还面临四大风险需要破解。
一是创业板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额超募“三高”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以市盈率为例,2009年10月首批28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时,最高发行市盈率82.2倍、平均发行市盈率56.6倍;2010年1月7日,第四批8家创业板公司发行时,最高发行市盈率攀升至123.9倍、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88.6倍。深交所市场统计数据显示,8月10日,创业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达到60倍,远高于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
二是创业板在上市审核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比如,个别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有“突击入股”问题。其中“神州泰岳”上市之前,风投公司金石投资出资2772万元认购神州泰岳210万股,而金石投资的一个股东正好担任神州泰岳上市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的副总职务。记者调查发现,类似这样的PE公司在IPO之前通过关联交易,用极低价格突击入股,上市后抛售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个别公司在上市过程中被发现“专利”存在严重问题。其中苏州恒久就因为遭遇“专利造假”的实名举报,创下挂牌前夜被撤下的先例。
三是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前存在诸多问题,上市后被重新审视和检阅,引发质疑。由于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数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个别公司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股权结构复杂;经营过程中逃税漏税、做假账;营销过程采取“权力寻股”、“回扣、行贿”等行为。这些问题在公司上市以后被透明化、阳光化,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质疑。
四是创业板启动一周年临近,紧随其后的将是规模庞大的原始股批量解禁潮。其中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12.22亿限售股将在11月1日解禁,而目前这28家公司流通盘总规模才10.59亿股。这种解禁潮将会一波波来袭。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宵认为,将来创业板大量限售股解禁,原来企业持有人面对巨额财富可能不会抛售股票,但是对一些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以及通过利益输送在上市前获得股权的自然人而言,抛售股票套现是一个必然选择,这对市场会造成一定压力。
层层监管确保平稳运行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宵认为,创业板存在“三高”等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否定创业板整体的进展,随着更多的创业板公司上市,上述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创业板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比以往更加严格监管措施。其中仅关于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措施就包括:一是在创业板定期报告格式准则中,要求上市公司列表说明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项目、项目进度与实际投资项目、进度的异同,并说明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二是对募集资金的管理、使用、审批及相关信息披露进行规范,明确要求超募资金必须投资于公司的主营业务,而不能用于诸如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创业投资等高风险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业务。三是要求在创业板公司上市3个月内,实行每周“零报告”制度,每周将公司运行情况、重大媒体报道、募集资金尤其是超募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及时通报处理。四是证券监管部门将募集资金运用情况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的重要内容。
今年3月份,中国证监会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分别列出了保荐机构“重点推荐”和“审慎推荐”的行业领域,使创业板定位进一步明晰,也让创业板的包容性更强。6月份,深交所与地方证监局、政府部门合作举办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系列培训班。据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是使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方认真学习和透彻理解资本市场规范运作的最新规则和要求,严格遵守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严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非公允关联交易、非公允信息披露、非法干预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管理等问题的出现,发挥综合监管体系的作用,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记者 武彩霞)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