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借船入海”:徘徊在风险与利润之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对冲基金“借船入海”:徘徊在风险与利润之间

2010年08月09日 17:0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不少内地投资者对A股市场仍报以犹豫的心情时,在香港,一些机构投资者早已开始布局A股市场。

  “近期QFII额度相当紧销,我们购买的QFII已经全数用完,如果不加紧使用,我们的Prime Broker (PB,基础经纪行)会很快把它转给别人。”对冲基金经理阿J(简称)周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PB是海外基金公司的主要经纪行,为基金公司提供各种证券的经纪服务,也提供与潜在大客户见面的机会。PB通常是较大的国际投行,像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花旗等,均是海外基金经理的重要PB。

  不过对于想进入全球各国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来说,PB更重要的职能是,他们为阿J这样的全球型对冲基金经理提供了入市机会。

  借用QFII需要成本

  海外对冲基金通过QFII进入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程序并不复杂,他们最主要是通过向PB购买人民币与美元的掉期产品(Swap)进入A股市场。

  具体来说,想买A股的基金公司需要按约定的汇率向那些拥有QFII额度的PB提供一定数额的美元,然后换成相应金额的人民币,投资A股市场。拥有QFII额度的PB在收到基金公司的美元之后,在中国兑成相应的人民币买入A股。

  需要指出来的是,对于海外基金公司而言,他们买卖A股的风险与成本显然是比内地同行要高得多。首先,使用Swap要支付一笔利息费用,这些公司借入人民币,一年之后就得按约定的利率归还人民币(一般是按约定的汇率把这些人民币利息换成美元金额来支付),所以只要人民币仍然保持升值趋势,他们的利息支出就会更多;其次,存放于内地市场上的A股的保管费用等,均需要由基金公司承担。

  当然更主要的是这些A股股票不是存放在基金公司户头上,万一PB出现违约情况,他们的资产有可能无法保证。

  尽管如此,据记者了解,随着金融海啸之后市场信心的恢复,海外基金经理对于对手风险的担忧已经逐步衰退。而且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上升,以及内地经济的复苏,海外基金经理们购买QFII的兴趣渐浓,以图从人民币升值以及A股市场的增值中双重获利。

  海外对冲基金看好A股中长线

  其实,对于这种变相“借用”QFII额度的做法,市场不是没有担忧。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就表示,外管局曾指出,如果有转让或转卖投资额度等非法使用外汇行为,可按规定予以处罚,并可调减QFII投资额度,直至取消。

  但阿J认为,他们所“购买”的A股证券,其实还是“躺”在QFII机构的内地户口里,完全受到QFII机构的控制,并不存在转让或转卖的现象。

  不过,外界对于这一问题的敏感,似乎更多是源自对对冲基金兴风作浪能力的担忧。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期海外对冲基金频频借入QFII进入A股市场,并非只是为了短炒,多数是为了博取长期回报。

  申银万国(香港)联席董事郑家华透露,在海外真正想通过买QFII额度而进入A股的以外资基金居多,而这些人买A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看好人民币升值潜力与A股的增长机会。

  业内有较资深的对冲基金经理对记者解释,借QFII额度的做法无论在成本和风险上均较高,对于那种短期套利短炒并不适用。(舒时)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