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银达标走捷径 5家非上市券商划归汇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建银达标走捷径 5家非上市券商划归汇金

2010年07月14日 16:0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参一控”政策出台后,市场的聚光灯打在了目前控股券商最多、整合难度最大的汇金及其建银身上。

  作为建设银行的分设机构和汇金的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起初是以证券市场重组平台的形式设立的。在成立的几年中,建银投资对部分证券公司进行财务重组,改善公司治理,先后参与了中信建投、中投证券、西南证券、齐鲁证券等多家券商的财务重组,与母公司汇金一起,成为始于2005年券商行业重组整合运动的主要参与者。

  对问题券商进行注资是建银投资涉足券商行业整合的初衷和使命。在其使命基本完成后,却又因控股参股多家券商受制于“一参一控”政策。从中投、汇金、建银的关系上看,建银旗下的券商股权问题应该是首先要解决的。

  业内人士认为,将5家非上市券商划归汇金,最后建银投资控股宏源证券、参股西南证券,只持有两家上市券商的股权,这或许是建银达标“一参一控”的捷径。

  参与救市 功绩不斐

  在“一参一控”政策出台前,作为汇金全资持有的投资型控股公司,建银投资已100%控股中投证券,控股宏源证券66.67%,控股西南证券50.9%股份,还持有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齐鲁证券、瑞银证券的股份。

  与中信等券商的扩张性兼并重组不同,建银参与的一系列券商整合是出于对证券公司政策性重组的需求,是以救市为目的。在2005年以来的券商重组潮中,建银投资与母公司汇金成为参与券商行业政策性重组的重要力量。 

  2004年,由于挪用客户准备金高达80亿元以及自营业务的巨额亏损,南方证券奄奄一息。次年8月在承接央行87亿元再贷款的前提下,建银投资以3.5亿元收购南方证券证券类资产。同年9月,在原南方证券的基础上重组形成的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5年9月,建银投资主导了北京证券(现瑞信证券)的重组工作,并尝试首次引进外资参与内地券商重组。另外, 建银投资还参与西南证券、新疆证券的财务重组。可以看出,其每一次行动都是扮演“救市”的角色。经过2007年的牛市,国内券商在规模、业绩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汇金、建银旗下的券商更是在行业中占据业绩排行榜前列。

  回归母系 统一整合

  时过境迁,在“一参一控”政策的压力下,昔日的“救世主”也不得不谋划积极应对。

  有媒体去年7月报道,财政部已正式批准同意汇金接受建银投资门下5家非上市券商的股权划转。至此,建银投资持有的中投证券、齐鲁证券、瑞银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以及中金公司的股权将由汇金公司将全部接手。

  但此后,财政部及汇金均未对这一报道进行回应。

  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现在情况看,对于汇金、建银来说,要达到“一参一控”的要求,除了将旗下券商股权折价转让外别无他法。而在目前市场背景下,券商行业并不景气,显然汇金并不想这样操作。此次股权划转是将建银未满足“一参一控”政策的券商全部划转到汇金旗下,汇金将利用政策豁免的3年期限更专注地进行券商股权转让、整合事宜。

  5家非上市券商股权划转之后,建银投资旗下仅剩两家上市券商——宏源证券和西南证券。这样一来,建银投资就符合了“一参一控”的要求:控股宏源证券,参股西南证券。

  2005年建银投资向宏源证券注资26亿元,重组后的宏源证券业绩开始进入上升期,行业内各项指标的排名也不断上升。宏源证券今年一季报显示,建银投资仍持有其66.05%的股份。

  2006年10月,建银投资和重庆渝富分别向西南证券增资11.9亿元和3亿元,持有其50.93%和15.6%股权。这一举措,帮助西南证券解决了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快速走上发展之路,并在不久之后顺利借壳上市。

  西南证券上市第一年交出的首份年报业绩高于市场预期。年报显示,西南证券2009年营业收入20.53亿元,净利润10.07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91.6%、609%。

  根据《关于建银投资所持西南证券股权退出安排之协议书》,建银投资可于持股三年届满后以市场化方式退出西南证券,重庆渝富享有优先购买权。2008年6月23日,建银投资与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建银投资将其持有的9.587亿元西南证券股权转让给重庆渝富,西南证券的第一大股东随之易位,建银投资由控股转为参股。而正是建银投资的减持,扫清了西南证券受制同业竞争的上市障碍,是其借壳上市进程中重要的一步。 ( 吴婷婷)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