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系券商上市受阻 申万等三巨头静候时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汇金系券商上市受阻 申万等三巨头静候时机

2010年07月14日 07:43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汇金——总是扮演最复杂、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他不仅是舞台上的明星,也是幕后的核心。

  从5年前“清理整顿”时券商的拯救者,到旗下券商上市最大的阻碍方,汇金走过的每一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申银万国、银河证券、国泰君安三大券商的各项指标均排在所有券商的前10位,但因受阻于“一参一控”,至今仍徘徊在A股市场的大门之外。这些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一路走来的金字招牌,今后将会熠熠生辉还是就此日渐暗淡?

  而从长远讲,这取决于汇金如何破解“一参一控”难题,问题的解决也必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及时雨”到“解棋人”

  “一参一控”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几家旗舰级券商身上。券商虽然上市心情急切,但也只有尴尬以对。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9年度证券公司财务指标排名显示,在各项指标的前十名排行榜上,只有3家公司至今依旧没有入围A股市场。国泰君安、申银万国、银河证券,这3家在中国证券史上赫然有名的龙头券商目前境况如此相似的缘由在于,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汇金系券商。

  成立于2003年12月的中央汇金公司,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使命。该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由国务院直接任命,对国务院负责。因此,其不但参股了国家开发银行这样的政策性银行,还控股四大国有银行。

  2008年,国务院公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两个以上的证券公司受同一单位、个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相同的证券业务,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个在后来被简称为“一参一控”的政策最初旨在规避同业竞争,杜绝母子公司间的利益输送。

  2005年,汇金及其子公司建银投资注资9家陷入困境的券商并拥有其股权,使其起死回生。然而,“一参一控”政策的出台,却使得当时扮演“及时雨”角色的汇金公司,将要面对一盘更为错综复杂的“棋局”。

  三大券商上市迷雾重重

  海通、中信、招商、华泰、广发,在一家又一家大型券商登陆A股市场的同时,一些规模较小的小券商也成功入围。近日,兴业证券也成功叩开了通往A股市场的大门,这更让我们看到了汇金系三大券商落寞的身影。

  资料显示,汇金公司控股银河证券、申银万国、中投证券,参股国泰君安。由于其中3家均为旗舰级券商,无论人事调动、撤销机构亦或是找下家接盘均非易事,因此在其他几大系券商顺利整合完毕或紧锣密鼓推进时,汇金系至今未有任何大的动作。

  对于其他券商而言,“一参一控”的大限之日为2010年年底,但由于情况特殊,汇金公司所得到的“特赦”截止日则为2013年5月。根据目前监管层的要求,“一参一控”问题未解,证券公司不得上市。因为大限之日的延期,使得汇金系券商的上市之路更加迷雾重重。

  因为没有“上市”这个资本加速器,几大券商在各项指标上渐渐被后起之秀赶上,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几家公司陷入尴尬的局面。银河证券高层动荡不断,申银万国、国泰君安股权在交易市场上频频易主。这些事件发生的背后,都与其上市受阻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汇金系券商整合方案猜想

  无论是3年,还是5年,虽然汇金得到“特赦令”可以相对延后,但“一参一控”问题的解决是必须的。对于汇金而言,最棘手的显然是上述三大券商。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业内对整合方案有几种不同的猜想,但有一点却达成共识,即银河证券有望成为“一控”的最后入选者。因为根据过往历史,银河高层均为汇金嫡系部队,可谓一直掌控在手。所以,最后的问题便成了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的去留。

  近期,由于国泰君安香港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使得人们对国泰君安的整体上市有了一丝期盼。汇金未来更愿意留国泰君安,这就意味着申万可能将被出手。但是,国泰君安在基本面上强于申万是业界的共识,上海国资委有着同样的理解。从某种程度而言,汇金和上海国资委之间厘清各种关系成为该方案的重点所在。

  另一种方案的设想则较为大胆,认为汇金能够利用其自身的特殊条件,将旗下的券商整合成为一家巨无霸式的公司,领衔券商行业。这种猜想的缘由来自于国家对于券商业“做大做强”的要求。按照目前状况,整个券商行业的净利润可能还不及工商银行一家,因此要真正做大,就要先整合出一家超级规模的公司。

  可想而知,无论是哪种方案,均是险阻重重。原总经理谢平领导的汇金在过去7年就一直为此奔波,相信今后几年汇金对于此事的解答,将会是中国金融史上墨色浓厚的又一笔。 (张艺良)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