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香港创业板“冷清”的前车之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曹中铭:香港创业板“冷清”的前车之鉴

2010年07月12日 15: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多家内地企业怎么都没料到,香港创业板市场交易竟会变得如此冷清,日均成交量不足主板的1%。更要命的是,由于香港创业板中存在大量长期停牌与业绩亏损的企业,诸多基金公司明文规定不准投资创业板公司,这使得在香港创业板挂牌公司难以获得战略投资者的青睐。对于那些成长性尚可,又有融资需求的创业板公司而言,一个失去再融资功能的创业板市场,简直无异“鸡肋”。于是,这些当初热切期待并且因为上市速度快不用排队最终如愿以偿进入香港创业板的内地公司,不得不寻求转往香港主板了。

  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强烈示范效应下,曾历经10年时间酝酿的香港创业板,今天运行已超过10年,但与美国纳斯达克相比,香港创业板无形中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多年来非但难以缩小这个差距,现在却连再融资功能也已几近丧失。个中缘由,值得深思,值得细细研究。

  纳斯达克市场也曾经历了大幅起落,尤其2000年网络新经济泡沫的骤然破碎,纳斯达克市场重遇重创,但毕竟这个市场打造出了诸如微软、苹果计算机、星巴克、谷歌等全球性高成长企业。现在,其每天股票换手率超过美国市场的一半,交投十分活跃。并且,纳斯达克市场退市率相当高。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高峰时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而目前只有3000多家。2000年前后,纳斯达克市场每月平均有6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而在1995年至2007年间,纳斯达克的退市公司数量甚至超过了同期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显然,这些都是香港创业板无法比拟的。

  后发者理应具有避免前车之鉴的优势,对国内创业板市场来说,香港创业板丧失再融资功能,应该是一个警醒。虽然国内创业板市场挂牌时间不足一年,运行渐入轨道,但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已不少。特别是高价高市盈率发行、巨额超募现象、频频出现的“专利门”事件,一些企业为跻身创业板市场不惜造假,某些创业板公司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成长性却异乎寻常的高估值现象等等,凸显出其中的隐患所在。香港创业板公司再融资功能的丧失,显然与挂牌公司的质地密切相关。试想:如果香港创业板公司业绩过硬、成长性超强,会愁吸引不到更多资金的追捧么?

  由于内地创业板公司普遍存在巨额超募,虽然短期内这些公司不会提出再融资申请,但并不表明创业板公司不需要再融资。如果成长性好的公司欲做大做强,再融资将是其不可缺少的选择。这是现在就应该有足够估计的。如果那些上市即出现亏损的企业一旦遭遇变故而“被退市”, 一方面其目前仍然高高在上的股价将形成极大的杀伤力,投资者将遭遇严重的亏损,另一方面,也必然严重影响投资者对于创业板市场的信心。

  现在看,内地创业板市场气氛活跃,交投还算密集,但在严峻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为了避免弯路,吸取香港创业板的教训,笔者以为,把握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量,将那些不具备成长性或者是“寄生型”企业摒弃于创业板之外,该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了。

  (曹中铭 作者系知名市场评论人)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