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两市曾上演过大小非解禁后不久便“撞上”重组的现象,监管层当时对此就非常关注。而今,部分上市公司并不避嫌,类似现象再次上演,并呈现新特点。
6月23日,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有1185.7万股限售股解禁流通,此次解禁股份占总股本8.62%,股权持有人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7月6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因商谈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停牌5个交易日,待7月13日公告相关事项后复牌。
无独有偶。7月5日,一家中原地区的上市公司第一、二大股东合计持有的3.12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巧合的是,大股东对该公司筹划的重组近日也有望获得突破。按照公告说法,因重组事项已停牌3月有余的公司股票预计7月8日复牌。
当然,上述限售股解禁后是否会趁机减持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从近日另一家上市公司解禁股的表现来看,搭乘重组利好伺机减持是有可能的。
以广东地区的一家民营上市公司解禁股为例:去年5月,该公司向8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发行价为8元,限售期为12个月,至2010年5月28日,其中的4472万股已解禁,占总股本的24.88%。6月份,该公司先后公告定向增发、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建设项目正式投产等诸多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4472万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该公司股价在16元附近,而在连续的利好刺激下,该公司股价已经攀升至20元附近。另外,仅仅在6月份中,该公司32笔大宗交易就成交了1600余万股,“近期减持的主要是去年增发获配的股东,他们持股并未超过5%,因此公司并未发布减持公告。”该公司工作人员解释说。
记者注意到,限售股解禁“巧遇”重组的现象早在两年前就已有先例。当时,由于大批上市公司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实施股改,进入2008年后,大小非相继进入流通市场,部分公司就出现了大小非解禁“巧遇”重组的现象。
比较而言,近期上市公司上演的解禁股“撞上”重组等利好,受益方更多的表现在自然人或机构投资者身上。“解禁股巧遇利好的现象应该因事而异,当利好消息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趋于一致时,就不能简单以巧合来解释了。”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担忧。(陈 锴)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文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