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以来市场横盘震荡,直到6月29日的暴跌,似乎又揭开了一轮下跌序幕。几天里,公司到处电话响个不停。大家都在问,怎么又跌,什么时候是个头?
上网搜搜,跌的理由还真不少,房地产政策利空、宏观政策紧缩、股指期货惹祸、农行IPO吸金,甚至还有的说汇改导致暴跌。听起来都挺有道理,可是仔细一琢磨,似乎又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房地产是利空,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就没利多过,地产股都跌了快一年了,之前对政策多少也已经有了个预期吧?宏观政策紧缩,那为什么2007年加一次准备金涨一次呢?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基本保持对现货升水,升水的期货会导致指数暴跌吗?农行IPO吸金,那工行、平安上市的时候,怎么就涨呢?汇改导致暴跌更不用说了,日本人当年弄个广场协定,还跟了好几年的大牛市呢。
人类的天性之一,是寻求解释,而且偏向于寻求显现为确定性的、逻辑简单的、直接明了的解释。对这种倾向,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相关的理论叫“过度理由效应”,其定义为:“人类存在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更为合理的偏好,因此总是为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寻找理由和原因。而一旦找到了认为足够的理由和原因,就缺乏继续寻找下去的动力。在寻找行为原因的时候,人类倾向于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当外部原因足以解释行为的时候,人类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深层次的原因了。”在对股票等社会科学的解释上,大多数人也会出现同样的倾向。在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逻辑搬进股市并找到了看似匹配的解释以后,即认为已经找到了市场运行的原因,而不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以寻求可能不是那么确定、明显,但或许更为根本的市场运行逻辑。站在得出结论当时的时点看,这种做法并无不妥,可是从未来看,这带来的最大问题即是没有能够认识到市场变动的内因,故而在将来仍将再犯表现或许各异、但性质相似的错误。
窃以为,近期市场的暴跌行情,真往深里思索,或许找不着那么直接、明显的答案。在政策转向、资金面紧缩、人心涣散合力带来的向下趋势中,市场一旦转入一个向下趋势,就会在羊群效应、近期偏好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拓展这个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中,市场日内的运行多属于布朗运动一类(比方6月29日的暴跌,当日也没发生什么有影响力的大事能导致市场下跌4%还多),而这个运动的总方向是向下的。这个向下趋势和之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固然不能说没有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否如此紧密,是否在这些事件出现的时候市场就一定承压、缺失的时候就一定反弹?答案或许不是那么肯定的。
那么,在这种行情中,应该怎么操作呢?传统的思路是测算出估值底和操作策略,然后在到达这个底线以后,依计行事,越跌越买。这就好比表演武术里的套路,先排好了招式,然后一拳一脚,依样演练就是。
但是仔细想想,A股的绝对估值,在过去几年真的有多少指导意义吗?6124点上证综指能有50多倍的PE,为什么现在就剩16倍多了呢?为什么在A、H股同时上市的股票,2001年A股能有平均10倍的溢价、2005年只剩港股的60%左右、2007年底又变成港股的2倍多呢?如果过去多少年绝对估值的指导意义并不那么理想,那么又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可以让我们相信,其在未来的指导意义一定会很好呢?
当然,绝对估值低到足够便宜的时候,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是可以大举买入、不计市场形态的。但是纵观过去20年,又有多少个这样的机会呢?这样的机会即使抓住了,可什么时候卖呢?PE到30、40、还是50倍卖?
打个比方,和武术套路不同,格斗搏击并没有一定的章法,而更多的是因敌转化。笔者认为,投资也是这样,与其画好了招式,说到多少点开始补仓多少,不如放下提前预测,静观市场的形态,到底部形态确立、下跌趋势结束、估值也算合理以后,再提高仓位来的妥当。
回到当前市场来看,即使和美国、欧洲市场比,A股整体PE估值已经不是太贵。但熊市更看PB,而当前指数的PB,以上证为例,在2.2倍上下,对比欧美市场,还是偏贵一点。同时,小盘股的估值更加惨不忍睹。以中小板综指为例,指数当前PE、PB分别为38倍、5倍左右。5倍的PB是什么概念?纳斯达克指数的PB也只有2.3倍,FTSE小盘股指数和S&P小盘股指数则分别是1.2和1.6倍。如果说我们这个5倍PB就是估值铁底,未免有点牵强。
所以笔者以为,在当前的A股行情中,待趋势和底部的特征出现而后动,比事先画定投资章法、买入标的,更加划算。《孙子》曾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山上的水不是确定一条路就一直流下去的,好的军队也不是确定一个打法就照章办事的。同样,投资也可以不用先画好一个估值、一个点位、一个策略,而更好的策略或许是依据市场的形态,辅以估值、政策和经济的判断,因形转化,顺势而为。
当然话说回来,没有什么清晰的、教科书式的底部形态、上升趋势。但是沉浮市场多年的人,至少对什么形态能对应多少可能性的底部区域、上升趋势之类,能有个概率上的大致判断。而有了这个概率上的判断,再配以相应百分比的仓位进行投资,也就不失为一种更为稳妥的办法。毕竟,投资没有什么100%确定的事情,真正做的,也就是个概率。 □信达证券 陈嘉禾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