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资产净值半年“瘦身”三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基金资产净值半年“瘦身”三成

2010年07月05日 14:28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上证综指大幅下挫26.82%,持续的下跌行情导致基金业实力迅速下降。相比2009年底,纳入统计的616只基金资产净值半年缩水8347.26亿元,缩水幅度接近三成。除保本型基金资产规模实现增长外,其余各类型基金资产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缩水,其中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半年下降23.36%。

  基金半年“瘦身”29.52%

  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及上海财汇信息最新统计,截至6月30日,不包括QDII基金,纳入统计的616只基金(成立满6个月)资产净值合计19925.68亿元,而2009年底国内基金资产净值为28272.94亿元。相比之下,上半年基金资产净值缩水8347.26亿元,缩水幅度高达29.52%。

  分类型看,除保本型基金资产规模实现增长外,其余各类型基金资产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缩水”。可对比的272只股票型基金(包括指数型基金),资产净值由去年底的15441.38亿元“直线”下降至11834.67亿元,资产规模下降3606.71亿元,缩水幅度23.36%;151只混合型基金资产规模半年来由7400.42亿元下降至6004.47亿元,缩水1395.96亿元,降幅达到18.86%;126只债券型基金资产规模半年来由1340.46亿元下降至859.4亿元,缩水481.07亿元,降幅达到35.89%;61只货币型基金资产规模由3845.33亿元猛降至964.4亿元,缩水2880.93亿元,降幅达到74.92%;而6只保本型基金资产规模不降反升,由去年底的245.34亿元升至262.75亿元,增幅7.1%。

  股票方向基金资产规模缩水和股市的表现息息相关。股市大幅下挫带动基金净值下跌,进而导致基金的资产规模缩水,是其“家当”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基金业12年的发展历史中,今年上半年的基金业绩仅优于2008年同期,为历史上第二差。纳入统计的216只主动管理型股基上半年平均业绩为-17.75%,55只指数型基金平均业绩为-25.81%,混合型基金平均业绩为-15.16%。

  此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的货币型基金依然没有摆脱资产规模大幅缩水的“宿命”,年终“冲规模”负效应再度在上半年得到集中体现,基金份额大幅赎回直接导致其上半年“瘦身”逾七成。与之相反,保本型基金则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资产规模稳中有增。

  七大“巨基”规模超20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业内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依然为嘉实沪深300指数(LOF),该基金资产净值上半年虽然缩水110.71亿元,下降幅度深达28.1%,但其最新资产净值仍高达283.22亿元;易方达价值成长混合、广发聚丰股票两只基金紧随其后,二季度末资产净值分别为232.23亿元、215.59亿元,与去年底相比,资产规模分别缩水93.44亿元、75.24亿元,缩水幅度分别28.69%、25.87%。由于前期基数较大,三只基金净值规模缩水幅度尽管均超过同类基金的平均水平,但其资产净值的冠、亚、季军的排名次序仍未被打破。

  二季度末资产净值超过200亿元的基金还有四只,分别为易方达上证50指数、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300指数、华夏红利混合。与去年底相比,四只基金净值缩水幅度相对不大,其中易方达上证50指数、华夏上证50ETF上半年资产净值降幅分别为18.06%、16.16%。

  除七大巨型基金外,另有中邮核心成长股票、易方达深证100ETF、嘉实主题混合跻身净值规模排行榜前10名。值得注意的是,易方达深证100ETF、嘉实主题混合两只基金资产净值在上半年逆市增长,增幅分别为55.99%、87.3%。

  也正是资产净值的变化率的迥异,令基金规模排行榜名次悄然发生变化。在目前净值规模“前十大”中,有两只基金后来者居上,易方达深证100ETF净值规模排名由去年底的62名提升至第9名,嘉实主题混合则由第83名提升至第10名。此外,易方达上证50指数、华夏上证50ETF由于净值规模缩水幅度相对较小,规模排名均提升至前5名。

  对比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排行榜发现,随着基金的快速“瘦身”,资产管理规模大的基金数目在快速减少,而资产管理规模小的基金数目却快速增多。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底,资产净值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有80只,时至今年二季度末仅有49只;而资产净值规模不足1亿元的基金数目,由去年底的13只猛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9只。 (赵学毅)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相关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