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主导下半年市场走向 股市将比较"沉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经济转型主导下半年市场走向 股市将比较"沉闷"

2010年07月02日 10: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上半年“经济向上,政策向下”的背景下,国内A股震荡下行跌破2400点整数位。展望下半年的市场,在“刺激政策谨慎退出”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速”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估值中枢或整体下移,投资者可在波动下行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展望下半年,银河证券认为,经济、政策、资金等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和业绩增速的预期下滑有待兑现;在三季度末之前,政策弹性空间不大;流动性偏紧,市场融资压力较大;较低的估值水平将对股指形成一定支撑或减缓市场的下跌速度。总体来看,下半年股市将比较“沉闷”,震荡寻底反弹可能成为主要的运行趋势和特征。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甚至断言,我们现在正处在2002年以来这一轮经济周期的末端和新一轮周期即将启动的转折点附近,在这样一个转折点附近,整个经济产生贸易盈余的能力基本已经消失,非常大力度货币单边刺激也不太可能出现。在这个背景下,未来几年市场以估值中枢上升为特征的单边比较大幅度趋势性上涨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经济:无忧“二次探底”酝酿结构转型

  虽然欧债危机仍未结束,国内亦面临刺激政策的有序退出,但对于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展望,多数机构认为无忧“二次探底”,但在新一轮上升期的起点,我们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

  中投证券的《2010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预测,未来一年经济增长相对平稳,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具体来说,2010年净出口由去年的-4 .15%大幅回正至1%,消费由去年的4.62%略降至4.3%,投资对G D P的贡献由去年的8.23%下降为4.5%;G D P全年增长9.8%,较2009年增加1.1个百分点。

  中投证券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状态,将给结构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投资、出口、消费的角度来说,消费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刺激政策出台;消费平稳增长的趋势仍将延续。从投资本身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小于2009年;另一方面在投资的结构上,对保障性住房投资、受惠于“国三十六条”的民间投资和中央储备项目的投资将有效降低对商品房投资的依赖,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将更为健康。

  “由于保障性住房投资、受惠于‘国三十六条’的民间投资和中央储备项目的投资能够有效对冲房价调控导致的商品房投资的下滑,我们的宏观团队预测2011年G D P增长约9%,仍然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二次探底’是小概率事件。”中投证券策略研究员刘浩波表示。

  中投证券认为,政府促消费的思路是从居民财富的入口和出口两个方面来施力。放松入口是指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放松出口是指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也就是改变中国居民高储蓄的格局。“短期内受政策支持力度减弱以及地产周期的影响,超预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增速预计在20%左右。但结构调整大方向下政府向医疗、社会福利、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倾斜力度可能加大,结构性机会存在。”中投证券的报告称。

  中投证券认为,未来一二年房价下跌将为消费释放出一定空间。2002年至今中国消费率由73%持续下降至65%,而在此期间影响消费的社保、医保、居民收入等系统性因素都在持续改善,房价却在大幅上涨,因此可以说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居民消费。

  另外一大经济支柱———出口,中投证券判断,出口增速21%,进口33%。“下半年美国将进入二次复苏阶段;债务危机暂告段落后,欧洲经济的复苏将更加平稳;日本将温和复苏,部分亚洲新兴国家将重回高速增长通道。今年“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轮换不会直接冲击到出口,出口的快速复苏将是贯穿全年的亮点。”刘浩波认为。

  政策:货币博弈下的全球股市困局

  虽然经济向好局面不变,但在刺激政策谨慎退出的大背景下,货币博弈将左右全球股市。

  “G 20峰会的主题是‘复苏和新开端’,各国在应对危机中的表现出的团结在复苏中却逐渐黯淡,体现在汇率争论和贸易摩擦两个层面。美元中期仍会保持强势,在全球经济增速回落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这将强化通缩预期,并抑制热钱向新兴市场的流动,不利于市场估值提升。而假设短期美元出现回落,则将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天灾横行,C PI持续超过3%以上将导致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华泰联合分析师穆启国表示。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