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时政| 国际| 军事| 社会| 港澳| 台湾| 侨网| 经纬| 华人| 财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体育| 文化| 理论| 生活| 图片| 视频| 直播
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搜 索
回放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直击多地悼念仪式

当前位置:中新网 > 新闻直播

分享到: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多地同步举行悼念活动,缅怀遇难同胞。当日,中新网记者在南京、哈尔滨、上海、重庆四地,现场直播悼念仪式,与亲历者、志愿者对话,一同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图文滚动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0-12-11 16:51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多地同步举行悼念活动,缅怀遇难同胞。当日,中新网记者在南京、哈尔滨、上海、重庆四地,现场直播悼念仪式,与亲历者、志愿者对话,一同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 中新网记者申冉
    2020-12-13 09:00
    各位中新网网友大家好,我是中新网记者申冉,今天是12月13日。为了永远铭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自2014年起,国家确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是第七个国家公祭日。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南京市中心的一处城市花园北极阁公园,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冬季的景色很美喧嚣的城市生活就在山脚下。然而,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北极阁附近丛葬地。
  • 中新网记者申冉
    2020-12-13 09:03
    让我们来看相关航拍画面,在83年前,整个南京城有十余处地方,和这里一样,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下沦为人间地狱。无数的民众被日军杀害、尸首堆积成山。成为南京大屠杀最惨痛的地方。如今,南京的这十余处丛葬地,已经和这里一样,成为城市中宁静而安详的一角,然而它们曾经的血色历史还深刻在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里。
  • 中新网记者申冉
    2020-12-13 09:03
    南京,背负着这样的历史,成为了一座守护和平的城市。今天,我们将与哈尔滨、上海、重庆三座城市的同事一起,完成这场特别的联播节目,共同缅怀历史,呼唤和平。
  • 中新网记者李蒋铭
    2020-12-13 09:05
    中新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中新网的记者李蒋铭,我和我的同事原梓琪在哈尔滨为您带来国家公祭日悼念现场的直播,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今天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稍后的上午10点钟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内,将举行悼念仪式,这里将奏响国歌,悼念民众将向遇难同胞敬献鲜花并默哀。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这里并没有承接更多的悼念群众及团体。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自2014年设立以来,每一次的国家公祭日都在不断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珍视。
  • 中新网记者李蒋铭
    2020-12-13 09:06
    您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这里曾是日军犯下细菌战、人体实验等反人类罪行的见证之地。这个地方,是国人人抹不去的伤疤,是整个东北地区挥不去的噩梦,更是我国抗日之路的沉痛记忆。陈列着大量供词、图片、影印文件及实物,斑斑罪证罄竹难书。汇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用愤怒、良知对侵华日军血腥罪行的控诉。
  • 中新网记者李蒋铭
    2020-12-13 09:07
    这座陈列馆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的。何先生讲到,建筑的灵感来源于飞机的黑匣子。人们会在飞机失事之后通过黑匣子记录的信息还原飞机出事的经过,而建于此地的这个“黑匣子”就是对731侵华日军部队犯下的罪行的见证,是对731部队荼毒生灵、残恶至极,惨无人道的行为的揭露。它是历史的容器,将尘封的过去展露在人们面前,告诫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 中新网记者李蒋铭
    2020-12-13 09:07
    您可以看到,建筑主题外墙和屋顶都选择了黑色的水洗石,渲染了压抑沉重的气氛,质朴无华但坚定有力。倾斜的屋面仿佛场地的延伸,消隐在环境中,不卑不亢,沉稳庄严。
  • 中新网记者刘相琳
    2020-12-13 09:15
    中新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中新网记者刘相琳,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重庆较场口的重庆大轰炸“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前。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了祭奠抗战中死难的国民,重庆大轰炸幸存者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
  • 中新网记者刘相琳
    2020-12-13 09:16
    现在我们镜头里被围栏挡住的区域,就是重庆大轰炸“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由于遗址目前正在修缮改造,所以我们没法进入内部,但是今天这里依然有不少重庆民众自发聚集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
  • 中新网记者刘相琳
    2020-12-13 09:16
    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动摇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迫使其屈服投降,出动大量飞机对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进行轰炸。
  • 中新网记者刘相琳
    2020-12-13 09:16
    1941年6月5日晚9点左右,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造成洞内人数接近饱和,由于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在隧道内数千名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导致窒息,同时又发生推挤践踏,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隧道惨案,史称“大隧道惨案”。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
  • 中新网记者刘相琳
    2020-12-13 09:17
    大隧道惨案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大后方最惨痛的事件,它与1938年6月9日的黄河花园口决堤、1938年11月13日的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三大惨案。
  • 中新网记者王子涛
    2020-12-13 09:17
    各位中新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中新网记者王子涛。我现在在位于上海宝山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今天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表达对大屠杀遇难者的哀悼,今天上午10点这里将举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 中新网记者王子涛
    2020-12-13 09:17
    今年的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主要有哪些内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都做了哪些准备?我们有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为我们介绍一下。
  • 中新网记者王子涛
    2020-12-13 09:18
    我们现在所在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为了铭记两次淞沪战役和上海人民14年的抗日斗争历史而建设纪念馆。今年9月,《艰苦卓绝—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在这里开展,这是上海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反映上海14年抗战历史过程的主题展览。
  • 中新网记者王子涛
    2020-12-13 09:18
    展览共展出1690件珍贵文物,包括巨幅文献式全景画《中国代表团签署联合国宪章1945》、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呈堂证物等,并通过沉浸式4D体验、光影艺术装置等展陈手段和技术让观众仿佛回到激烈的战斗中,看到历史的厚重。
  • 中新网记者王子涛
    2020-12-13 09:19
    今年热门的战争题材电影《八佰》讲述的“八百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的战斗,可以说是整个淞沪会战的缩影。下面我们就去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内,带大家简单参观一下主题展览和其中的珍贵文物。
  • 中新网记者王子涛
    2020-12-13 09:51
    各位网友,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准备以及纪念馆内的情况,大致就是这些。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南京。
  • 中新网记者张传明
    2020-12-13 09:51
    各位中新网网友,我是中新网记者张传明,现在我身处的位置是南京利济巷慰安妇旧址陈列馆。这里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目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据史学家调查,至少数十名朝鲜籍“慰安妇”,在此惨遭侵华日军的蹂躏虐待,成为南京被侵略者占领后的又一处魔窟。
加载更多

相关新闻
边看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