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钟雪泉:2010-3-13 11:04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前来新闻中心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十二场集体采访活动。采访的主题是“再制造与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下面,我把各位嘉宾介绍给大家。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司董事长晏平先生。
- 主持人钟雪泉:2010-3-13 11:06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马纯济先生。
- 主持人钟雪泉:2010-3-13 11:07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大开先生
- 主持人钟雪泉:2010-3-13 11:07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先生。
- 何炳光:2010-3-13 11:10何炳光: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在座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们也是全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的老总,也是我们国家再制造这个产业的领军人物,并且来参加以再制造为主题的集体采访活动,我们把“再制造”作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谈到再制造,在座的记者朋友,有的熟悉,有的可能很陌生。昨天我有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是不是把“再制造”的字写错了,是不是应该是“制造”,说明我们的再制造这个概念还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去,说明我们发展再制造、发展循环经济任重而道远。简单来说,再制造是指将旧的机电产品或者零部件利用先进的手段进行专业化的修复,使其恢复到原有新品一样的质量和性能的批量化制造过程。再制造是循环经济3R原则当中的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和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以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约原材料70%,它的基本特征是毛坯来源于消费过的旧产品、旧零部件,它是采用新技术和传统加工手段进行专业化的修复,再制造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要达到原有新品的水平,产品的销售、质保等都应当按照同等型号的新品要求,为了不占用大家时间,我想今天这个活动希望通过大家、通过新闻界能够更多地宣传再制造,推广、使用再制造产品,我们的再制造的春天就不会远了,共同为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谢谢大家。
- 主持人钟雪泉:2010-3-13 11:10今天采访活动一个小时。被点到提问的记者请首先报出自己所服务的新闻媒体。下面开始提问。
- 新华社记者:2010-3-13 11:14现在我们知道,国际上丰田汽车因为质量的问题遭遇到了召回的危机,我们知道,再制造就像介绍的一样是基于对旧件的加工,如何保证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呢?谢谢。这个问题想提给马纯济代表。
- 马纯济:2010-3-13 11:17谢谢。我认为再制造是我国循环经济,特别是贯彻2009年1月1日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再制造是利用旧件、旧材料通过提高本身的性能,完全达到规定的标准,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的,所以,它的质量在出厂前应该是完全达到技术标准。同时,在某些指标,特别是在“耗用”比较突出的部分的一些指标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因此,它本身的性能是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汽车是耗材大户、耗材的大产业,通过收回这一部分零部件,应该说,提高它的质量性能完全能够达到。
- 马纯济:2010-3-13 11:17同时,在售后和新品一样,要加强售后服务。在使用过程当中,仍然有一个三包索赔问题,特别说一下,为了让老百姓和消费者放心和有知情权,我们国家依法规定再制造产品要有特殊标记,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地公布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志。
- 马纯济:2010-3-13 11:18“丰田事件”对于我们国家汽车产业来说,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作为汽车人,高度重视丰田事件的深刻教训,我们不仅从管理到服务要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在设计、制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进一步提升,使丰田这样一个反面的事件成为对我们国家汽车工业促进发展、提升质量的一次教训。中国重汽这几年在抓好再制造方面,特别是发动机再制造方面,也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对再制造这一块的发动机强化了措施,另外对整个企业,我们深入地进行了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围绕着重点工作、重点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我相信,这不仅是中国重汽的行动,而是全国汽车人的行动。
-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记者:2010-3-13 11:20请问李大开代表,陕西法士特企业是国家发改委获准的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和实践,现在市场反映如何,有哪些困难或者机遇、怎么解决?谢谢。
- 李大开:2010-3-13 11:20我们法士特集团公司,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所说,是国家确立的14家再制造企业之一,我们法士特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是汽车变速器和各种齿轮件,我们的产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在国内重型汽车市场份额在70%多,将近80%的样子。每年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我们生产超过了50万台,超过了世界在这个领域内位居第二、第三生产跨国公司的总和。我们法士特公司现在市场保有量高达200多万(在国内外),正因为我们有如此的保有量,所以国家这次把我们列入再制造试点企业之一。我们在设想,如果法士特公司每年有1%的能够得到再制造,能够再重新投入使用,我们每年将节省几千吨钢材。因为制造一台变速器要几百公斤的钢铁原材料。
- 李大开:2010-3-13 11:21我们法士特集团公司,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所说,是国家确立的14家再制造企业之一,我们法士特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是汽车变速器和各种齿轮件,我们的产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在国内重型汽车市场份额在70%多,将近80%的样子。每年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我们生产超过了50万台,超过了世界在这个领域内位居第二、第三生产跨国公司的总和。我们法士特公司现在市场保有量高达200多万(在国内外),正因为我们有如此的保有量,所以国家这次把我们列入再制造试点企业之一。我们在设想,如果法士特公司每年有1%的能够得到再制造,能够再重新投入使用,我们每年将节省几千吨钢材。因为制造一台变速器要几百公斤的钢铁原材料。
- 李大开:2010-3-13 11:21自从2008年,国家发改委把我们列为再制造试点企业之后,我们就投入了将近一亿元人民币,包括建厂房,包括买设备,因为本身我们企业就有再制造的基础,所以,现在我们新的再制造工厂今年将竣工投产,投产以后,年再制造变速器将达到一万六千台。这是第一期工程。随着将来我们这个再制造越来越深入,我想,这个数量还会扩大。
-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2010-3-13 11:21法士特汽车零部件的产销量在同行业中目前已名列前茅,在国内市场已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方面舍得下功夫。俄罗斯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装备制造业技术具有自身的优势,请问李总在技术创新方面与俄罗斯有没有合作的构想?另外,俄罗斯汽车市场巨大,法士特在俄罗斯市场的现状如何?今年及以后在开拓俄罗斯市场方面有什么举措?谢谢。
- 李大开:2010-3-13 11:23首先,正如这位记者所说,法士特现在从重型变速器产品的产量和销量来说,我们已经连续四年稳居世界第一了。但是,坦率地说,我们在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上,和国外先进跨国公司的产品对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抓紧追赶的步伐。为此,研发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在这几年,投入了6亿人民币,建设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准的国家级的汽车传动研究中心,我们从国内外购进了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包括我们修建了一个两公里具有各种路面的试车场,我们还建了研发大楼,我们的研发队伍现在已经扩充到将近500人了。这一切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 李大开:2010-3-13 11:24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之所以在国内占有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因为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我们拥有40多项专利,我们现在所生产的传动感轴变速箱完全不再是20年前我们引进的国外的变速箱的那种类型,比如我们生产的12档、16档变速器全同步器大轴动距,比如我们为客车专门生产的6DS双中间轴单箱全同步器变速器,还有很多比较专业的内部的先进技术,都是我们的研发人员在适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创新出来的。这是我介绍关于创新的一点。
- 李大开:2010-3-13 11:24第二点,我想说一下关于这位记者提到的东欧市场问题。可以说,法士特目前在东欧大的卡车公司很多已经使用了我们的变速器同装产品,比如,卡马斯汽车厂,大家熟悉的,马兹汽车厂,乌克兰的格拉兹,还有俄罗斯的纳姆兹等等,我们每年出口上万台变速器,给这些主机厂装车使用。但是这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个人认为,能够出口到东欧去,仅仅是我们一个起点,我记得3月4号我刚到北京来,人民网请我做直播采访,给我提到一个问题,做大做强的问题,什么才叫做大、什么才叫做强?我当时想了想,我说,从我的理解,五个方面要强,这个企业才能真正叫做强。第一,研发要强;第二,制造要强;第三,服务要强;第四,金融财务要强;第五,管理要强。如果做到这五个方面了,我们这个企业才能真正说强。因为时间关系,我不想一一解释了,各位记者都是业内人,很容易理解。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考量的标准,我当时说了,五个方面强,怎么样才能叫做强?我个人认为只有一个标准,不仅仅是适用于我们汽车产业,可能也适用于其他产业。就是说,我们仅仅是把我们的产品销到东欧去,销到非洲去,这不算作强大的表现,只有等有朝一日,我们的产品销售到欧洲、销售到美国、销售到日本,能够和跨国公司展开同台竞争,并且占有一席之地,这才是我们的企业真正做强大了。刚才这位记者很关心东欧市场,我刚才介绍了,我们在东欧市场有非常大的进展,但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我们知道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企业真正能够做强大了,我们的企业真正地在世界各地能够使我们的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谢谢。
-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2010-3-13 11:25这个问题想提给何司长,刚才您已经把再制造的定义给我们解释得非常清楚,其实对我们媒体和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请问何司长,国家在再制造的这个角度,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策,并且持什么样的态度?已经出台或者今后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扶持这方面的产业?谢谢。
- 何炳光:2010-3-13 11:30谢谢央视的记者。我很愿意就这个问题和你做一个探讨。
- 何炳光:2010-3-13 11:30再制造在中国的发展,要说定位的话,现在属于起步阶段,先从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开始,我们通过试点,通过项目的支持,通过政策的研究,有一个良好的起步。下一阶段,我们考虑到把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作为我们国家推进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考虑到再制造在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特征,以及中国的国情,我们认为,使再制造产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要采取多管齐下,也就是说要综合地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加以推进。国家发改委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的综合管理部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我们国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主要考虑有这么九个方面,我把它概括为36个字,第一宏观指导,我们正在已经起草,而且已经征求了意见,就是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以推动全国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第二规划引路,要通过编制全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来明确目标,找准重点,强化举措。第三试点探路,我们要深化试点示范,研究扩大试点范围,也就是从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试点,扩大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产品及有关的办公用品,比如复印机用的硒鼓就是很好的再制造的领域,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第四政策支持,我们在研究有关的财税政策,在资金、项目的安排上给予必要的支持。第五监管保障,也就是要通过完善汽车零部件标识管理制度,规范回收体系,这个监管重点要解决再制造的。旧件从哪来,再制造产品往哪去,这样一个渠道要能够畅通,质量如何保证,真正使它能够有序运作。
- 何炳光:2010-3-13 11:31第六,自主创新,刚才马总实际上已经提到了,中国的再制造产业的技术,尽管说我们起步不早,但是,我们水平不低,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很多的再制造技术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在这一块,我们要继续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特别是要示范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技术。
- 何炳光:2010-3-13 11:32第七,标准准入。也就是要通过加快制定再制造方面的相关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等等,真正使得我们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能够依规行事。
- 何炳光:2010-3-13 11:32第八,法规规范。真正破解有关再制造的障碍和难题,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 何炳光:2010-3-13 11:32第九,提高意识,动员全民,真正通过宣传来提高公众的接受程度,能够形成我们全社会愿意用、敢用、会用再制造产品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相信,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春天就不会远了。谢谢大家。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2010-3-13 11:37想问何司长一个问题,刚才您也谈到了,我们的再制造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从资料上了解到,其实其他的欧美国家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在再制造行业上到底差距在哪里?刚才李大开先生也提到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其中有一条就是消费者对于再制造产品的质量非常担心,何司长能不能从相关的政策包括一些宣传上能够让老百姓确信我们的再制造产品在质量上是可以放心的?谢谢。
- 何炳光:2010-3-13 11:39关于再制造品,刚才我在开场白的时候已经讲了它的概念。实际上再制造和我们一般说的修复或者说二手货最大的区别还在于我最后那句话,就是通过专业化技术修复以后,再制造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是要和新品一样的,至少不低于新品。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也就是老百姓相信你,首先,他是要按照新品的要求来进行管理的,同样的质量性能,同样的安全性能,同样的质保要求这是必须达到的,如果达不到这个,我们不能说你是再制造。这是第一个。
- 何炳光:2010-3-13 11:39其次,我们国家发展再制造面临的一个障碍就是老百姓的认知度比较低,全社会对到底什么是再制造,开始我说了,一个朋友说你是不是把这个词打错了,确实对再制造的概念,可以讲,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提出要支持机电产品的再制造开始,再制造这个词逐步地引入到我们国家,从技术的、从管理的,但是老百姓对这一块确实是比较陌生的。所以,也希望通过在座的新闻界朋友,运用我们媒体的力量,能够加大宣传力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它的前提当然就是我们的质量。
- 何炳光:2010-3-13 11:40第三,很多人问,怎么区分再制造产品,怎么认识再制造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40条规定,再制造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制造产品”。这是法律规定的,也就是说要对再制造产品必须进行标识管理,也就是对所有的再制造产品必须在显著的位置上标识为“再制造产品”,这实际上也是欧美等国家的通行做法,目的就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就是说,消费者看到产品这个标记,我们最近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了一个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志,这个标志刚刚发布,首先在我们14家试点企业当中实行,看到这个标志,我们知道这是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这是从法规上给予规范的,就是让老百姓要知道再制造产品是什么样的,要有一个相应的标志。同时也是让老百姓有一个选择权,比如你开一个车到维修店,4S店去,4S店可能问你,比如富强和相应品牌的4S店可能就有一种协议,我的再制造后的发动机到4S店去,4S店的人问你你要不要选用再制造的发动机,或者经过维修再去恢复性能。这就是再制造产品进行标识,一个是让老百姓有知情权,我知道再制造产品,他知道,他使用过的,经过高技术手段修复以后达到新品的标准。第二,我有一个选择权,我是用再制造产品还是不用,这是我们考虑的。所以,我们相信,再制造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节约成本50%,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消费者一定会愿意选择再制造产品。讲到标识,国外有通行的做法,在美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对专门规定再制造产品的内容,具体包括三点:第一,不允许误导消费者关于产品曾经使用过的性质,要求所有再制造产品在广告、在销售发票、在产品包装和产品本身都必须清楚显著地标明它是再制造性质。第二,不允许故意隐瞒再制造厂商的相关信息。第三,不允许不当地使用修复、再制造等专用名词。应当说是非常严密的,而且是有法律规范的,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这种机制的建立,这种法制的健全,我们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整个氛围会逐步好起来,我相信这个市场也会逐步地大起来。谢谢。
- 台湾晚报记者:2010-3-13 11:45台湾也有很多的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厂商,我们知道再制造的计划是非常好的,算节能经济的一环,请问各位,我们怎样引导台湾这么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进入再制造的行业,让两岸一起在再制造产业中获利?还有一个问题,我知道,再制造的成本能不能压得下来,如果再制造成本还高于新品的成本,如果成本压不下来,我作为消费者,我一定很难接受再制造的东西。我想请问一下,这个成本有没有办法真的压下来,只有成本真正压下来,才能扩展市场。
- 马纯济:2010-3-13 11:45中国重汽富强动力发动机,从2005年就已经投入生产,这是我们国家率先进入这个再制造领域的企业。我们是想把这第一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试点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把它做强。实际上从1989年就开始做这件事情,最主要的有这么几点:第一,和中国装甲兵工程院徐宾士等几位院士合作,应用世界最先进的再制造技术,使这个技术在中国重汽(实现)产业化。第二,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一定市场,这个市场领域相对稳定。第三,它反过来反而对我们的整车,对我们日常的售后服务进一步提供了方便。因为中国重汽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也是世界产销量最前列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所以,本身售后服务就需要这一块。去年已经产销15000台再制造发动机,累计产销了3万多台,现在看,凡是销出去的,应该说,用户使用还是方便的,大家还是满意的,成本方面,刚才何司长已经讲了,这个成本大约节约50%到60%,效益也是很好的。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的认知度差,就是李总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在消费环节的有关手续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手续的流程。我认为,我们最早给英国“利斯特派特(音)”公司合作,不要说是台湾的同胞来参与,欧洲的企业来参与我们都欢迎。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这个市场潜力巨大,这是我们的体会。我们相信,通过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使我们国家的循环经济在这一个突破口上会取得辉煌的成果。我们也觉得这个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尽管它是一个再制造产业,但是它是一个朝阳产业,世界上大概一千亿美元的这样一个销售量。中国目前刚刚起步,又有这么好的条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谢谢。
- 晏平:2010-3-13 11:50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零部件的成本和质量,从发动机制造商的角度和大家说几组数据。第一,美国再制造业的从业人数是48万人,其中用在汽车零部件的是33.8万人,而整个美国冶金行业的从业人数不到25万人。另外他们做的历史非常长。
- 晏平:2010-3-13 11:51第二,美国在2005年再制造业的规模达到1000亿,去年的数据还没有,我们没有查到,可能已经突破2000亿。在汽车行业里面它占到了700亿,而这700亿里面,85%以上都是和发动机相关的。
- 晏平:2010-3-13 11:51第三,刚才何司长说到,可能所有的用户最关心的就是成本问题,我在这里用一句通俗的话形容和大家就知道了,我们现在的机械制造的流程和工艺是由铁水用来铁定,铁定完了以后回到工厂的炉子,再加工出来毛坯,再进行加工,再制造里面最有特点的就是旧的零部件不用重新回炉,经过先进的技术、化学进行处理,然后达到原来的标准以后,直接进入到消费市场。这个过程、运输、物流、电力、煤炭、加工,还有整个过程中的工业的废料,我们统计了一下,一吨的再制造产品可以产生4吨的工业废料,还有大量的固定废料。刚才何司长说了节能,我再强调一下,节能能达到60%,节约材料达到70%,成本实际上不到原来的50%。这个经济效益,特别是给社会循环经济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刚才记者朋友问到了它的质量,我们是做制造产品的,可以绝对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个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已经在全球先进的发达国家使用了几十年,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我们中国推行这个,何司长刚才讲到的,一是法规文件的配套,二是准入的门槛,三是确确实实需要广大的新闻媒体朋友来关注、宣传,对国家、对人类,其实对我们所有的用户都是最好的。谢谢。
- 《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2010-3-13 11:5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再制造有一个前提,就是产品回收的问题,我之前了解到一些关于家电企业的回收,家电回收企业表示,现在他们的经营状态还是有点困难,其中一个困难就是产品回收价格的问题,还有财税政策的问题,我想问一下汽车产业在回收方面是什么样的状况?有没有一些困难?再想问一下何司长,国家关于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财税政策?谢谢。
- 马纯济:2010-3-13 11:52汽车产业的零部件回收有自己的特色。第一,汽车产业的零部件,二手车的处理,国家有法规,把这个车拆解,拆成零部件,国家也有明确规定,相对家电产业而言是相对有序的。
- 马纯济:2010-3-13 11:53第二,售后服务更换的零部件,各个汽车厂一般是这样,比如我们生产的所有的零部件,出去的车,质量发生问题,包括这个车撞了,两个车发生交通事故,有一个追偿制度,也就是说这个零部件,我要亲自验证一下,是谁生产的,当然,我这是开玩笑,我们李总的变速箱很好,我们晏总的发动机也很好。到底这个零部件是李总那一部分呢还是晏总那一部分呢,我要追偿他的责任,也就是我要赔偿用户,然后我再去追偿他。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零部件回收相对而言有条件。这是第一。第二,但是也有问题,目前的零部件回收当中也有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在废品处理、废品收购、旧车拆解之后,这一部分废旧物资的处理上,仍然有一个相对混乱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除了再制造产业的企业要认真地把这个产业做起来,一头就是要把市场这一块做大,就是让客户愿意认知再制造产品,另一头,把这个零部件能够及时地收回,而且最低的成本收回,最有序地收回。这两头的问题解决好了,我认为我们这个产业就解决了相当大的问题。这一个产业的发展就会发展得又好又快。谢谢。
- 晏平:2010-3-13 11:57我补充一下,刚才他讲到怎么回收,这个回收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发动机零部件回收里面,我们最近和美国卡特彼勒签署了合作协议,实际上我们和卡特彼勒在谈判期间也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它看好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网络,我在全国2000多家的服务体系,几百家的专卖零部件的公司,所有在我这里,当汽车有问题,属于我的发动机的时候,由我的服务站对它进行检修、检测,更换零部件,这个时候,所有这些信息、这些资源实际上都在我们制造企业的网络里面控制着。我们能够和卡特彼勒全球这么强势的企业谈判成功,除了国家现在要大力发展再制造业,它看好中国市场以外,我觉得它看好我们很重要一点,它必须依托一家中国非常有实力、网络非常强大的公司,要不然,靠一家一家去回收这个零部件,这个过程效率是非常非常低的。谢谢。
- 李大开:2010-3-13 12:00我再补充一点。我先谈一个认知度的问题,刚才这位记者也谈了。首先我想补充,发改委作为这项工作的主管部门,是非常慎重的。它允许我们这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并不是说,比如我是生产变速器的,我可以生产,我可以再制造一汽的变速器、二汽的变速器,或者其他的,不行,我只能再制造我生产的变速器或取得人家的授权,晏总也是这样,他再制造发动机,他不能够随便去再制造潍柴的或者是西柴的,这是非常慎重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说到回收的问题。刚才马总、晏总都说了,我们这些大型企业都有一个非常健全的销售服务网络,比如,我们法士特公司,在全国有10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而这些都是经过我们法士特公司专门培训认可的,平均大概除了西藏、新疆之外,50公里之内就有一个网点,这为我们的回收带来一个非常便利的条件,它不仅可以甄别是不是我们的产品,而且可以甄别这个有没有回收的价值。
- 李大开:2010-3-13 12:01第三,刚才我谈到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认知度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怎么样消除这些?除了希望我们媒体、各界朋友能够来正确地宣传、引导我们的用户之外,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我们一些税收上、政策上的支持,我们利用经济利益这个杠杆,吸引我们的用户能够多使用再制造产品,能够使我们国家的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地开展起来,在没有信任之前,往往经济利益是能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 马纯济:2010-3-13 12:02我再补充一点,实际上国家发改委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我们公司试点开始,国家就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试点政策方面,在技术指导方面,在管理制造方面,也给了相当一部分资金补贴。现在国家发改委正在调研,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有关单位都在调研,对这项产业如何发展得更快、更好。
- 马纯济:2010-3-13 12:10另外,我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能够宣传,除了我们说的这种质量保障之外,目前国家还在制定再制造标准,因为我们公司参与了这个标准的制定,目前,这些标准的起草工作第一轮已经结束,目前来看,我们在技术、工艺、设计这些方面都是相当一部分和国际标准是按照同类标准看齐的。
- 马纯济:2010-3-13 12:10另外,我知道国家也正在研究这一个产业如何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的问题。我相信这些措施再加上新闻媒体的朋友帮忙,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谢谢。
- 何炳光:2010-3-13 12:11我再补充一下,刚才有一个问题给我。政策方面,刚才几位老总都提到了,再制造产业发展需要有政策支持,我刚才讲了,也正在研究。这里面要说一个,欧美国家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确实支持政策比较小,主要靠市场,它的一个前提就是因为它成本比较低,我说能够节约成本50%,如果从理论上说,从理论上来说这么低,再有优惠政策,就没有太大道理了。基于我们国家再制造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着一些确实需要国家给予支持的,比如刚才李总刚才没有讲细的,你回收旧件,在产品增值税进项发票方面基本上是很难得到的,有的从4S店回收来的,从这个环节来讲,税负是比较高的。再一个,政策支持,除了财税政策,可能还有其他的政策,比如研发阶段,再制造技术的研发给予相应的支持,示范工程的支持,这几年国家发改委从中央预算投资对再制造已经安排了将近8000万,对试点企业给予支持、改造、示范,确实政策支持是需要的,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政策方案,我们也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
- 何炳光:2010-3-13 12:11和你前面第一个问题有关的,刚才几位代表争着回答,说明你提的问题非常好,而且涉及到我们再制造产业发展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旧件从哪来。制造新品,没有问题,原材料从钢铁厂出来的可以做毛坯,我们再制造产品,首先原料、旧件从哪来?刚才几位代表都讲了,我们现在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特征是属于起步、试点阶段,同时,有一个市场培育阶段,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安全的考虑,我们目前的规定是这样的:再制造企业必须取得原生产企业的授权,或者说你自己的销售渠道,你自己的品牌,才能开展再制造。刚才李总、马总、晏总都讲到这个问题,目前国内14家试点企业都按照这个要求来做的。这只是世界再制造产业旧件回收里面的一种方式。在美国还有一种方式,第三方可以去买旧件去再制造,这里面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还有涉及到消费者权益的,对于再制造产品和原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也的确是我们在研究政策的时候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美国认为,原制造厂商和再制造厂商均享有均等的知识产权保护,再制造产品使用的新工艺、新特性均可以单独申请专利,企业可以通过取得原厂授权的方式开展再制造,也是我们现在起步阶段是采取授权的方式来取得这种知识产权来开展再制造,比如,上汽大众的发动机,究竟它是在大众的这个品牌里面去再制造。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有的再制造企业没有取得授权,但是,再制造后,标识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这两种方式在美国法律上都是允许的,而且是并行的。它的根本就在于再制造产品是按照新品来管理,按照新品的质保要求来进行的。当然我们考虑我们国家的特殊情况,现在是属于起步培育阶段,起步就要规范,来推进这件事。后天就是3.15了,大家都知道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一块大家都关心得更多。所以刚才提得问题非常好。
- 香港文汇报记者:2010-3-13 12:12刚才各位也提到了,消费者对再制造认可还存在一些困难,我想问一下,现在再制造的产品在市场上和新品大概有多少价格优势?三位作为企业,做再制造肯定是希望盈利的,我想问一下再制造产品的盈利空间大概是有多大?谢谢。
- 晏平:2010-3-13 12:12刚才一再说到,从单纯一个零部件不算物流、不算其他成本,应该有50%的成本。但是,我们从零部件回收开始,做完以后再返回到一级商品市场,这个过程应该也有一个很大的成本。从我们现在零部件来做,毛利率一般都在20%多左右,空间是非常大。我们预测,随着规模、随着整个市场的健全,刚才何司长提到,包括现在旧的发动机重新登记上牌,特别是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以后,旧的再制造业的毛利率远远高于现在新的发动机制造的毛利率,从我们掌握的资料,包括我们现在所做的,可能远远高于新品的制造。
- 中国网记者:2010-3-13 12:12中国网的网友关心的是我们经济发展当中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一方面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的拥堵、空气污染等等,作为汽车行业的老板,你们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矛盾的?有没有什么解决矛盾的方法?谢谢。
- 晏平:2010-3-13 12:13现在我们比较关心低碳,所以,对发动机行业来说,首先就是要降低汽车的排放,降低汽车的油耗,这是所有做发动机的企业最关心的。我们做这个再制造,刚才讲到本身使得原来的配件能够重新修复利用,就减少了一个新品制造中产生的能耗、产生的排放,无论做新品还是做再制造,都符合我们国家循环经济运行的规则要求,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所有的企业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创造力,一定要把自己企业的排放标准放到国际经济里面来。我再多说一句话,我们玉柴正因为有这样的民族工业,近十年来,我们把所有的国外品牌基本上已经拦截在国门之外。但是看到,无论是公交、大巴、卡车,进口的寥寥无几。各位新闻朋友可能还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北京奥运会实行国4排放的大客车排放标准,我们玉柴也是民族工业,参加了全球竞争,我们和某个国际品牌的同行竞争,最后招投标里面,100%都是我们玉柴的。所以油耗排放特别是再制造,这些都是人们所关心的,我们更应该做好。谢谢。
- 马纯济:2010-3-13 12:13我说这样三句话。第一,坚持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上狠下功夫,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降低车辆自重,实现在国家标准内的多拉快跑。第二,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第三,积极地为国家循环经济,特别是车辆的有效利用,在技术创新上做文章。这几年,中国重汽在汽车产业中拥有专利是最多的,到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专利1100多项。我们认为解决道路和车辆的矛盾就是靠这些办法,包括晏总说的减少排放,包括我说的降低自重,增加它的载重能力和多拉快跑,以及利用率提高,现在空车很多,把空车要用起来,去的时候是满载的,回来是空车,把这个利用率要提高起来,这样既解决了交通拥挤问题,又解决了车辆的有效利用问题,是国家循环经济的有效的发展措施。谢谢。
- 李大开:2010-3-13 12:14首先,作为汽车工业在我们国家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推行新能源、加强循环经济这个大潮中,汽车工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变速器总程产品,是汽车上最关键的总程之一,自然也就负有同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作为变速器总程产品,也有这样一个技术上的空间。首先,作为变速器,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承担着传递扭矩、变换速度等等这些功能,我们的变速器产品就可以。我们大力推行新技术,比如混合动力,比如自动变速器,比如最高的使汽车保持在最低油耗区内工作,这些都为节能减排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比如,我们重型汽车变速器,一台变速器要三四百公斤,我们采用铝合金的材料之后,整个重量可以降低三分之一(100多公斤),毫无疑问,这些新技术、新方式的采用,会为节能减排降低能耗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 主持人钟雪泉:2010-3-13 12:14下面我发布一个通知,下午三点还是在这个地方,新闻中心将邀请铁道部负责人就高速铁路建设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欢迎大家届时参加。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谢谢四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谢谢。
- 中新网报道:2010-3-13 12:14直播到此结束,敬请网友关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